
英:/'ˈfrɒstbɪtn/ 美:/'ˈfrɔːstbɪtn/
adj. 冻伤的;受霜害的
v. 使冻伤(frostbite的过去分词)
Her hands were frostbitten.
她手都冻了。
His frostbitten fingers look quite scary.
他冻伤的手指看着很吓人。
Hiss frostbitten fingers look quite scary.
他冻伤的手指看着很吓人。
Every winner, my fingers would be frostbitten. This year is no exception.
每年冬天,我的手指都会被冻伤,今年也不例外。
Sometimes doctors have to remove frostbitten areas like fingers and toes.
有时医生不得不移除被冻伤的手指和脚趾。
frostbitten 是一个形容词,描述身体部位(通常是手指、脚趾、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的末端部位)因暴露在极端寒冷环境中,组织实际冻结并遭受损伤的状态。这属于一种严重的冻伤形式。
核心含义与医学定义: frostbitten 指的是身体组织因暴露于冰点以下的低温,导致细胞内和细胞间形成冰晶,从而造成细胞损伤、血管损伤甚至组织坏死的病理状态。这不同于较轻的冻疮(chilblains)或非冻结性冷伤(non-freezing cold injury)。其本质是冻结性损伤。来源:Merriam-Webster Medical Dictionary (可在其官网 merriam-webster.com/medical 查证定义)。
典型症状与表现: 处于 frostbitten 状态的部位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初期可能感觉麻木、刺痛或灼痛,皮肤颜色可能变得苍白、蜡黄或灰白。随着损伤加深,皮肤会变硬、冰冷,感觉完全丧失。在复温后,严重冻伤部位可能出现水疱、肿胀、变色(发紫或发黑),最终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坏疽)需要截肢。来源:Mayo Clinic 对冻伤症状的描述 (可参考其官网 mayoclinic.org 关于 Frostbite 的页面)。
常见场景与风险因素: 该词常用于描述在严寒天气(如极地探险、冬季登山、暴风雪中滞留)、接触极冷物体(如干冰、液氮)或长时间暴露于风寒环境下的后果。风险因素包括穿着不当(湿衣物、保暖不足)、大风加速热量流失、高海拔、脱水、疲劳以及影响血液循环的疾病(如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来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关于极端寒冷天气健康影响的指南 (可查阅 who.int 相关出版物)。
总结来说,frostbitten 专指因严寒导致身体组织冻结并造成实质性损伤的严重状况,强调其病理本质是“冻结”而非仅仅是寒冷引起的炎症或不适。
“Frostbitten”是形容词,表示因寒冷导致的冻伤或冻疮,由动词“frostbite”(冻伤)的过去分词演变而来。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性与发音
核心含义
描述人体或物体因严寒导致的损伤,例如:
医学背景
冻伤(frostbite)是因组织冻结引发的损伤,常见于暴露在低温环境的皮肤,伴随麻木、刺痛等症状。
动词形式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寒冷气候下的健康问题或农业损失,例如:“登山者因未戴手套导致手指冻伤”(The climber's frostbitten fingers required immediate treatment.)。
注意:若出现冻伤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避免直接加热受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