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fɑːðɪŋ/ 美:/'ˈfɑːrðɪŋ/
复数 farthings
n. 一点儿,极少量;法新(1961年以前的英国铜币, 等于1/4便士)
n. (Farthing)人名;(英)法辛
The ancestor of the modern bicycle was called a penny-farthing.
现代自行车的原型称作penny-farthing(一种前轮大后轮小的自行车)。
The pickpockets had stripped him of his last farthing.
扒手把他最后一分钱都偷走了。
Nobody had bought anything of her the whole livelong day; no one had given her a single farthing.
整整一天谁也没有向她买过一件东西;没有人给她一个铜板。
Not a brass farthing.
我毫不在乎。
This old clock is not worth a farthing.
这个旧钟一文钱不值。
n.|dite/thimbleful;一点儿,极少量;法新(1961年以前的英国铜币, 等于1/4便士)
farthing是英国历史上使用的小额货币单位,词源可追溯至古英语"fēorðing",字面含义为"四分之一",指其价值等于1/4便士(约合0.25旧便士)。该货币最早见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作为银币流通,后随货币制度改革多次变更材质与形制。
根据英国皇家铸币厂档案记载,1279年爱德华一世时期正式确立farthing的法定地位,采用铜锡合金铸造。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批准铸造圆形铜币,正面为女王肖像,背面为纹章图案。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改铸青铜材质,直径缩小至20毫米,并采用画眉鸟图案设计,该版式持续流通至1956年。
大英博物馆钱币学部资料显示,farthing在流通期间主要作为辅币使用,购买力相当于现代货币的0.1便士。其常见用途包括支付短途马车费、购买单张报纸或小块面包等小额交易。最后一次铸造记录为1956年,1960年《货币法》正式废止其法定货币地位,当前收藏市场上保存完好的维多利亚时期farthing价值可达50-100英镑。
该词在英语文学中常作为象征符号出现,如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使用"not worth a farthing"表示毫无价值,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通过farthing的丢失情节反映社会贫困现象。现代英语中仍保留"without a farthing"的习语,喻指身无分文的窘境。
Farthing 是英国历史上流通的货币单位,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Farthing 既是历史货币单位,也用于比喻微乎其微的价值。其文化意义在英语中保留,常见于文学或习语表达。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 (搜狗百科)、(新东方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