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fæblɪəʊ/
复数 fabliaux
n. 故事诗;讽刺性寓言诗
Fabliau: a me***val verse tale characterizedbycomic ribald treatment of themes drawn from life.
故事诗:中世纪的韵文故事其特征为来源于生活的滑稽粗俗的主题。
n.|gest;故事诗;讽刺性寓言诗
Fabliau(法布里奥)是13至14世纪法国文学中流行的一种短篇叙事诗体裁,主要以市井阶层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幽默或讽刺手法描绘世俗冲突和人性弱点。其内容常涉及夫妻欺骗、教士虚伪等主题,语言风格通俗直白且带有粗俗色彩,与同时期骑士文学的高雅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该体裁起源于法国北部,现存约150篇作品,多由游吟诗人传唱。典型结构包含单一情节高潮,结尾常以道德训诫收场,例如《驴子的遗嘱》通过荒诞遗嘱揭露贪婪本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部分故事受其影响,印证了fabliau对欧洲文学的跨文化渗透。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有13世纪手抄本《法布里奥集》(MS Douce 137),其中《被单的故事》完整展示了该体裁的叙事特征:商人妻子用染色被单欺骗丈夫,既反映中世纪染色工艺的商业价值,也揭示市民婚姻关系的现实矛盾。
Fabliau(复数形式:fabliaux)是中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一种短篇叙事诗,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定义与形式
指12-13世纪流行于法国北部的世俗滑稽故事,以押韵诗体写成,内容多为讽刺或幽默。其名称源自古法语“fablel”(小寓言),与寓言(fable)同源。
主题与风格
常以市井生活为背景,情节荒诞夸张,多涉及欺骗、性暗示等粗俗幽默元素,旨在讽刺社会现象或人性弱点。例如《驴子的遗嘱》等经典作品。
创作与传播
主要由游吟诗人(jongleurs)口头传诵,多数匿名创作,语言通俗直白,符合市民阶层审美。
历史地位
作为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代表,影响了后世薄伽丘《十日谈》等讽刺文学的发展。
发音与词源
如需更多例句或具体作品分析,可参考词典来源(如、4、6)。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