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数] 外延性
It was my first implicit appreci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xtensionality by which I have set such store down the decades: the universal is no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iculars.
这是我第一次对外延性原则隐隐地表现出欣赏,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我一直很重视这个原则:共相不过是其殊相的总和。
外延性(Extensionality) 是逻辑学、数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它强调一个概念、集合、函数或对象的身份由其实际包含的成员、输入输出行为或具体组成部分决定,而非由其描述方式或内部结构决定。以下是其在不同领域的详细解释:
集合论中的外延性
在集合论中,外延性公理指出:两个集合相等,当且仅当它们包含完全相同的元素。换言之,集合的唯一决定性特征是其成员,而非成员被列出或描述的方式。
例如:集合 A = {1, 2, 3} 和集合 B = {x | x 是正整数且 x ≤ 3} 是相等的,因为它们包含的元素完全相同(1, 2, 3),尽管描述方式不同。
数学表达为:
$$ forall A , forall B , (forall x , (x in A leftrightarrow x in B) rightarrow A = B) $$
来源参考: Wolfram MathWorld 对集合论外延性公理的阐释。
函数与程序设计中的外延性
在函数式编程和逻辑中,外延性指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在所有输入上产生相同的输出。函数的身份由其输入输出映射关系(外延)决定,而非其具体实现代码或算法(内涵)。
例如:函数 f(x) = x + 1
和 g(x) = (x * 2) - x + 1
是外延相等的,因为对于任意输入 x,f(x) = g(x)
。
这一原则是程序验证和函数等价性证明的基础。
来源参考: Haskell Wiki 关于函数外延性的讨论。
哲学与语义学中的外延性
在哲学(尤其是逻辑和语言哲学)中,外延性指一个概念或词项的意义由其指称的对象集合(外延)决定,而非其内涵(概念的含义或属性)。
例如:“有心脏的动物”和“有肾脏的动物”在内涵(描述属性)上不同,但在现实世界中可能指称相同的动物集合(外延相同)。
外延性原则认为,在形式系统(如一阶逻辑)中,语句的真值仅依赖于其组成部分的指称(外延),而非含义(内涵)。
来源参考: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EP)对外延性在逻辑和哲学中的详细论述。
外延性原理的核心在于强调客观实体(元素、行为、指称对象)对定义同一性的根本作用,是形式科学中定义等价关系的基础准则。
Extensionality(外延性) 是逻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概念,指通过对象的实际组成或外部表现来定义其本质的特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逻辑学中的具体公理或编程语言中的应用案例,可参考集合论教材或类型系统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