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英语单词大全

expected utility是什么意思,expected utility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输入单词

常用词典

  • [经] 期望效用

  • 例句

  • That is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Then I'll conclude with this.

    这是期望效用理论。

  • The owner maximizes his expected utility under the two constraints.

    企业主在两个约束下最大化其预期效用。

  • Expected utility is calculated by multiplying the probability of each payoff by the payoff and taking the total sum.

    预期效用的计算方法是用每次支付分值的概率乘以支付的分值,然后对其进行累加。

  • The existence theorem of expected utility func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lusion in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期望效用函数存在定理是期望效用理论中最重要的定理。

  •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fixed consumption can be guaranteed, we tries to maximize expected utility from final wealth.

    投资者的目的是:在保证固定消费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使最终财富的期望效用最大。

  • 专业解析

    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 是经济学和决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用于衡量决策者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对不同可能结果的整体偏好程度。它并非简单计算结果的数学期望值(平均值),而是综合考虑了决策者对每个可能结果的主观价值(效用)及其发生概率。

    核心解释

    1. 理论基础:

      • 期望效用理论由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在其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中系统提出。
      • 该理论建立在“理性决策者会最大化其期望效用”的公理基础上,为在风险条件下进行选择提供了规范性框架。
    2. 计算方式:

      • 假设一个决策有 $n$ 种可能的结果($outcome_1, outcome_2, ..., outcome_n$)。
      • 每个结果 $outcome_i$ 发生的概率为 $pi$(满足 $sum{i=1}^{n} p_i = 1$)。
      • 决策者对每个结果赋予一个主观价值,称为效用(Utility),记为 $U(outcome_i)$。效用函数 $U(·)$ 反映了决策者的偏好和风险态度。
      • 期望效用(EU) 的计算公式为: $$ EU = sum_{i=1}^{n} p_i cdot U(outcome_i) $$ 即,将所有可能结果的效用值乘以其发生的概率,然后求和。
    3. 与期望值(Expected Value)的区别:

      • 期望值(EV) 计算的是结果的货币(或客观)价值的加权平均:$EV = sum_{i=1}^{n} p_i cdot Value(outcome_i)$。
      • 期望效用(EU) 计算的是结果的主观价值(效用)的加权平均。
      • 关键区别在于引入了效用函数 $U(·)$。效用函数通常是非线性的(例如边际效用递减),这解释了为什么理性决策者有时会规避公平赌博(即 EV=0 的赌博),因为损失的效用损失可能大于同等金额收益带来的效用增加。
    4. 反映风险态度:

      • 期望效用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刻画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
        • 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效用函数是凹的(如 $U(W) = sqrt{W}$)。决策者偏好确定性收益而非具有相同期望值的赌博。即 $U(EV) > EU$。
        • 风险中性(Risk Neutral):效用函数是线性的(如 $U(W) = W$)。决策者仅根据期望值做决策,不在乎风险。即 $U(EV) = EU$。
        • 风险偏好(Risk Seeking):效用函数是凸的(如 $U(W) = W$)。决策者偏好具有相同期望值的赌博而非确定性收益。即 $U(EV) < EU$。
      • 这种对风险态度的解释是期望效用理论超越简单期望值模型的关键所在。

    应用场景

    期望效用理论广泛应用于:

    权威参考来源

    1. Von Neumann, J., & Morgenstern, O. (1944).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这是期望效用理论的奠基性著作,系统阐述了其公理体系和数学基础。
    2. Mas-Colell, A., Whinston, M. D., & Green, J. R. (1995). Microeconomic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这部经典微观经济学教材在消费者不确定性章节对期望效用理论有严谨、深入的阐述,包括其公理、表示定理及风险态度分析。
    3. Kreps, D. M. (1988). Notes on the Theory of Choice. Westview Press. 此书深入探讨了不确定性下的选择理论,包括对期望效用公理的详细解释和讨论。
    4. Arrow, K. J.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Risk-Bearing. Yrjö Jahnssonin Sääti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关于风险承担理论的论述,对理解期望效用和风险态度有重要贡献。
    5. Pratt, J. W. (1964).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Econometrica, 32(1–2), 122–136. 这篇经典论文提出了普拉特定理,为衡量风险厌恶程度提供了精确的数学工具(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和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深化了对期望效用模型中风险态度的量化理解。

    网络扩展资料

    “Expected utility”(期望效用)是经济学和决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用于衡量在不确定情况下,个体对某一决策可能结果的整体价值评估。它结合了概率与效用,帮助人们在风险中做出理性选择。

    定义与公式

    应用场景

    1. 投资决策
      例如,投资A有50%概率赚100元(效用为10),50%概率亏50元(效用为-5),则期望效用为 ( 0.5 times 10 + 0.5 times (-5) = 2.5 )。

    2. 保险购买
      若意外发生概率低但损失大,期望效用模型可解释为何人们愿意支付保费规避风险。

    理论背景

    局限与扩展

    如需更具体的案例分析或公式推导,可提供上下文进一步探讨。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