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外附同态;满射,满同态;满态射
n.|surjection/onto mapping;外附同态;满射,满同态;满态射
在范畴论中,epimorphism(满态射)是一种描述对象间结构保持映射的重要概念。它定义为:若范畴中两个对象$A$和$B$之间的态射$f: A to B$满足“对任意对象$C$及任意两个态射$g,h: B to C$,若$g circ f = h circ f$,则必有$g = h$”,则称$f$为epimorphism。这一性质体现了态射的“右可消去性”。
具体范畴中的表现
在集合范畴(Set)中,epimorphism等价于满射(即映射的像覆盖整个目标集合)。例如,投影映射$pi: mathbb{R} to mathbb{R}$定义为$pi(x,y)=x$,是一个满射,因此是epimorphism。
在群范畴(Grp)中,epimorphism不一定是满同态,但其定义需严格满足右可消去性。例如,包含映射$i: mathbb{Z} to mathbb{Q}$将整数嵌入有理数加法群,虽不是满射,但在群范畴中仍可能构成epimorphism。
与满射的区别
epimorphism是范畴论对传统“满射”概念的推广。例如,在环范畴(Ring)中,包含映射$mathbb{Z} to mathbb{Q}$是epimorphism,因为若两个环同态在$mathbb{Z}$上相等,则它们在$mathbb{Q}$上必然相等。
epimorphism 是数学(尤其是范畴论和抽象代数)中的专业术语,其含义根据具体数学领域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epimorphism 指一种特殊的“同态”(即保持结构的映射),其核心特征为满射性或右可消去性。中文常译为“满同态”或“满射”,部分文献也译为“外附同态”。
在范畴论中,epimorphism 是满足右可消去性的态射:若对任意态射 ( g ) 和 ( h ),有 ( g circ f = h circ f ),则 ( g = h )。此时,epimorphism 不严格等同于集合论中的满射,但许多常见范畴(如集合、群、环)中两者一致。
例子:在集合范畴中,epimorphism 对应满射函数(覆盖目标集合所有元素)。
在群、环等具体代数结构中,epimorphism 指满同态,即映射的像集等于目标结构本身。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数学证明或具体例子,可参考抽象代数或范畴论教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