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empəθaɪz/ 美:/'ˈempəθaɪz/
过去式:empathized 过去分词:empathized 现在分词:empathizing 第三人称单数:empathizes
v. 有同感,起共鸣
The author wrote this passage to empathize with the reader.
作者写这段话是为了和读者产生共鸣。
I never empathize with those who are lazy.
我从来不会同情那些懒惰的人。
I empathized with you on this issue.
我和你在这件事上有同感。
I can empathize with your situation but it's still your fault.
我可以理解你的处境,但是这还是你的错。
Parents must make use of their natural ability to empathize.
父母一定要利用他们天生体恤别人的能力。
I clearly empathize with the people who live in those neighbourhoods.
我非常理解住在那些社区的人。
Empathize — do not sympathize.
理解并不是同情。
Don't even empathize.
甚至都不要去深有同感。
The first and probably most important way is to empathize.
也许第一个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引起共鸣。
"Empathize"(同理心)指在情感和认知层面理解他人经历、感受和观点的能力,强调以对方视角体会其情绪状态而非单纯表达怜悯。该词源自希腊语"empatheia",由"em"(进入)和"pathos"(感受)构成,20世纪通过德语"Einfühlung"引入英语。
心理学研究显示,同理心包含三个核心维度:
该能力在多个领域具有实践价值:医疗人员通过同理心问诊可使患者满意度提升4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4年研究),教师运用同理心沟通能降低校园冲突发生率(CASEL教育数据库)。与"sympathy"(同情)不同,同理心强调平等的情感连接而非居高临下的怜悯(《牛津英语词典》词条对比)。
“Empathize”是动词,意为“共情;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或处境”。其核心在于通过情感代入,主动尝试理解他人内心的情绪或经历,而非仅仅表达同情(sympathize)。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语境分析或例句扩展,可以进一步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