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i'moʊʤiz/
noun. 表情
Yeah, I remember before emojis were a thing, texting felt very restricting at times.
是啊,我记得在表情符号流行起来之前,有时发文字能表达的很有限。
For sure. And now some emojis and memes express what I'm thinking better than I could verbally.
确实是。而且现在有些符号和*********相比语言能更好地表达我的想法。
Emojis(中文译作“表情符号”)是一种通过图形符号表达情感、概念或物体的数字通信工具,源自日语词汇“絵文字”(读音:えもじ),字面含义为“图像+文字”。它由日本工程师栗田穰崇于1999年设计,最初在日本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2010年经Unicode标准化后成为全球通用符号。
在功能上,emojis通过视觉化表达补充文字交流,帮助传递语气和情感。例如表示友好,❤️象征爱情,用于紧急提示。据牛津词典统计,全球92%的互联网用户在日常沟通中使用过emojis,最常用的是表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使用emojis能使文字信息的情感传递准确率提升40%以上(剑桥大学出版社《数字沟通心理学》)。
从技术层面看,emojis通过Unicode字符集实现跨平台兼容,每个表情对应特定代码点。例如U+1F600代表表情。截至2024年,Unicode标准已收录3,663个官方认证的emojis,涵盖表情、动植物、交通工具等11个分类。
Emojis(发音为 /ɪˈmoʊdʒiːz/)是源自日语“絵文字”(えもじ,意为“图像文字”)的词汇,指代用于数字交流中的小型图形符号,用于表达情感、状态或具体事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起源
Emojis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最初用于手机短信中的情感补充。如今已成为全球数字通信的通用符号,涵盖表情、物品、活动等多元主题。
分类
根据功能可分为5大类(参考):
文化差异与使用注意
部分Emojis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歧义。例如,在日本表“感谢”,在欧美可能被误解为“击掌”;官方定义为“可爱的生气”,但实际可能被解读为嘲讽。
相关词汇扩展
若需更全面的Emoji对照表,可参考Unicode官方分类或第三方工具(如提到的对照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