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力讨价还价
You drive a hard bargain.
你真会讲价。
You drive a hard bargain.
你太会讨价还价了。
You drive a hard bargain! OK, that's a deal.
你真会讨价还价!好吧,就这么定了。
I never have chances to drive a hard bargain.
我根本没有机会使劲讨价还价!
You can drive a hard bargain in the free market.
在自由市场上你偏喜欢上了一件大衣。
"drive a hard bargain"是英语中常用的商业谈判术语,指在协商过程中采取强硬立场,通过谨慎的条款评估和策略性施压,力求获取最有利的交易条件。该短语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中期工业化时期的贸易实践,当时商人通过严苛的谈判来确保有限的资源分配。
在当代商务场景中,《哈佛商业评论》将其定义为"系统性地运用备选方案分析、价值主张强化和时间压力策略来优化协议条款"的谈判方式。牛津词典指出这种谈判风格通常表现为对价格条款的反复推敲、对交付条件的严格限定,以及对违约条款的细致约定。
需要注意该行为与恶意压价的本质区别。根据《商业伦理期刊》的界定,合规的强硬谈判应建立在信息透明、条款合法和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案例库记载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大宗商品采购谈判、长期供货协议修订,以及跨国并购中的估值磋商。
语言学研究表明,这个短语通过"drive"强调谈判的主动性,用"hard"形容谈判力度,以"bargain"指代具体的交易条款,构成具有动态张力的语义结构。《韦氏词典》将其同义词列为"negotiate tough terms",反义词则是"make concessions"。
“Drive a hard bargain”是一个英语习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在谈判或交易中采取强硬态度,争取最有利的条件。以下是详细解析:
指在协商(如价格、合同条款等)时不愿轻易让步,要求对方做出更多妥协,以确保自己获得最大利益。可能带有些许中性或轻微贬义,具体取决于语境。
在正式场合或与熟人交往时,过度使用此策略可能被视为“斤斤计较”。建议根据情境平衡强硬态度与合作意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