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作的叙事诗)
CX: Dante's The Divine Comedy.
残雪:但丁的《神曲》。
Sing your own divine comedy, let others go with.
唱自己的神曲,让别人哆嗦去吧。
I'm currently writing a commentary on The Divine Comedy.
我正在写一篇关于《神曲》的评论。
The dual nature of Divine Comedy is a major problem over the study of Dante and his work.
《神曲》的二重性特点是研究但丁及其《神曲》的一个重要问题。
Therefore, it'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make a study on Divine Comedy of Dante.
因而,今天我们研究但丁的《神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曲》(Divine Comedy)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于14世纪初创作的叙事长诗,原题为《喜剧》(Commedia),后因乔万尼·薄伽丘的推崇而冠以“神圣”(Divine)之名。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共14,233行,采用三韵句(terza rima)写成,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诗人穿越三重境界的寓言旅程。该作品融合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古典哲学与个人救赎主题,被誉为“西方文学三大经典之一”。
标题中“喜剧”源自中世纪文学分类:悲剧以灾难收场,喜剧则以圆满结局。但丁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解释,作品始于主角在地狱的困境,终于天堂的至福,故称“喜剧”。16世纪后,因主题涉及神圣启示,逐渐被冠以“神圣”前缀。诗中通过象征手法探讨人性善恶、自由意志与神性恩典的关系,例如维吉尔象征理性,贝雅特丽齐象征神学,最终由圣伯纳德引导主角见证“三位一体”的奥秘。
作为意大利语文学的奠基之作,《神曲》推动了托斯卡纳方言成为标准意大利语,其宇宙观和艺术结构深刻影响了乔叟、弥尔顿等后世作家。现代研究者指出,但丁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托马斯主义神学体系化入诗作,构建了“诗性神学”的独特范式。
Divine Comedy 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原名为《喜剧》(La Commedia),后因作品主题和文学价值被尊称为“神圣的喜剧”。以下是详细解释:
全诗分为三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学背景或具体篇章分析,可参考权威文学史资料或注释版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