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英语单词大全

diplodocus是什么意思,diplodocu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输入单词

diplodocus英标

英:/'dɪˈplɒdəkəs; ˌdɪpləˈdəʊkəs/ 美:/'dɪˈplɑːdəkəs,ˌdɪpləˈdoʊkəs/

常用词典

  • n. 梁龙(恐龙的一种)

  • 例句

  • Even a slender diplodocus, once believed to have tipped the scales at five and a half tonnes when alive, has lost a tonne and a half from its weight.

    即使是一个瘦形梁龙,曾经被认为在活着的时候重达5.5吨,现在也减重了1.5吨。

  • A diplodocus dinosaur skeleton watches the entrance.

    博物馆入口摆放着一座梁龙(diplodocus)骨架。

  • In beautiful lakeside, diplodocus is graceful and peaceful.

    美丽的湖岸,梁龙姿态优雅,神情安详。

  • Diplodocus was a giant dinosaur. It was about 90 feet long. Its neck was 26 feet long and its tail was 45 feet long.

    双棘龙是个巨大的恐龙,它约有90英尺长,其中,脖子长26英尺,尾巴45英尺。

  • The other is the Saurischia, whose famous members include Diplodocus and Tyrannosaurus. The Saurischia also include all the immediate ancestors of birds.

    另一个则是蜥龙类,其中有很出名的梁龙和暴龙,同时蜥龙类中也有鸟类的直系祖先。

  • 专业解析

    Diplodocus(梁龙)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约1.54亿至1.52亿年前)的巨型蜥脚类恐龙,是地球上曾存在过的最著名、最具标志性的恐龙之一。其名称源自希腊语“diplos”(双倍的)和“dokos”(横梁),意指其尾部椎骨下方独特的双梁型人字骨结构(chevron bones)。以下是对其详细解释:

    1. 形态特征:

      • 体型巨大:梁龙是已知最长的恐龙之一,成年个体体长通常可达24-27米,部分化石证据显示最大个体可能超过30米。然而,其体型相对细长,体重估计在12-15吨左右,远不如同时期的腕龙或后来的泰坦巨龙类沉重(来源: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 颈部与尾部:拥有极长的颈部(由至少15节颈椎组成)和更长的鞭状尾部(由约80节尾椎组成)。长颈使其能够在不移动身体的情况下覆盖大范围的植被,而长尾则可能用于平衡、支撑(休息时)或作为防御武器(来源: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 头部与牙齿:头部相对较小且细长,类似马头。牙齿呈细长的铅笔状或钉状,仅分布于颌骨前端,适合像梳子一样剥取柔软的蕨类、苏铁等植物枝叶,而非咀嚼(来源:古脊椎动物学会)。
      • 四肢与姿态:四肢粗壮如柱,前肢略短于后肢,导致背部从臀部向颈部略微倾斜。行走姿态曾被描绘为类似蜥蜴的匍匐状,但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其颈部主要保持水平,尾巴离地,整体姿态更接近水平(来源:《恐龙学:综述》)。
    2. 生活习性:

      • 食性:梁龙是典型的植食性恐龙。其牙齿结构和颈部长度表明它主要以低矮至中等高度的柔软植物为食,可能包括蕨类、木贼、苏铁、针叶树的嫩枝和树叶。它可能通过吞下胃石(gastroliths)来帮助磨碎食物(来源: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 栖息环境:化石主要发现于美国西部(如莫里逊组地层),表明其栖息于泛滥平原或类似河岸的生态系统,那里植被茂盛(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
      • 行为:通常被认为过着群居生活,这有助于防御当时的顶级掠食者,如异特龙。其巨大的体型本身就是一种防御机制(来源:《侏罗纪生态系统的古生物学》)。
    3. 发现与研究意义:

      • 梁龙是最早被发现的巨型恐龙之一,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于1877年首次描述。安德鲁·卡内基资助的发掘活动使梁龙闻名于世,卡内基博物馆的梁龙骨架复制品被赠送给多国博物馆,使其成为全球最具知名度的恐龙(来源: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历史档案)。
      • 对梁龙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古生物学家对蜥脚类恐龙解剖学、生物力学(如颈部活动范围、尾部功能)、生长模式和古生态学的理解(来源:《系统古生物学杂志》)。

    Diplodocus(梁龙)是侏罗纪晚期北美洲的标志性巨型植食恐龙,以其惊人的长度(可达30米以上)、细长的颈部与鞭状尾巴、独特的双梁型尾椎结构而闻名。它是一种温巨人,以低矮植被为食,其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对恐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资料

    Diplodocus(梁龙)是一种生活在晚侏罗世(约1.45亿至1.55亿年前)的巨型植食性恐龙。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分类
      Diplodocus中文译为“梁龙”,属于蜥臀目梁龙科,是四足行走的草食性恐龙,主要分布于北美洲西部。其拉丁学名源自希腊语“diploos”(双)和“dokos”(横梁),可能指其尾椎骨骼的特殊结构。

    2. 形态特征

      • 体型:体长可达27米,体重约10-20吨,颈部细长约8米,尾部更长(约14米),但身体较为轻盈。
      • 头部与牙齿:头部较小,牙齿呈铅笔状,适合剥离植物而非咀嚼。
    3. 发音与词性
      英式音标为[dɪˈplɒdəkəs],美式音标[dɪˈplɑdəkəs],词性为名词。

    4. 物种与发现历史
      梁龙包含多个物种,如:

      • Diplodocus longus(长梁龙)
      • D. carnegii(卡内基梁龙)
      • D. hallorum(原称“地震龙”)
        最早的化石于1878年在美国发现,后续研究逐步完善其分类。
    5. 生态与行为
      梁龙以蕨类、松柏类等植物为食,长尾可能用于防御或平衡身体。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物种或解剖细节,可参考古生物学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hijackconciliationbackhandcrafteddripstonegaucheriesmendsorbreversaltiesaudit committeecement groutDead Sea Scrollsfast traininformation sharingpour point depressantsun exposureblackmarketbrannydecarbonitationendarteritisexhibitionistfibrogenichemivariatehydroboronhypolemmalidiospasmisorotationKelvinlami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