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dɪˈfaɪ/ 美:/'dɪˈfaɪ/
藐视
过去式:defied 过去分词:defied 现在分词:defying 第三人称单数:defies
CET4,CET6,考研,GRE
vt. 藐视;公然反抗;挑衅;使落空
n. 挑战;对抗
The man is accused of defying the law.
这个人被指控藐视法律。
No one dares to defy his authority.
没有人敢挑衅他的权威。
We must defy the enemy for our *******.
为了我们的自由,我们必须反抗敌人。
Dad will be really angry if you defy him.
如果你公然反抗爸爸 他真会生气
I wouldn't have dared to defy my teachers.
我可不敢不听老师的话。
I defy anyone not to cry at the end of the film.
我倒要看看有谁在电影结尾时不哭。
This was the first (and last) time that I dared to defy my mother.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胆敢违抗我母亲。
I defy you to come up with one major accomplishment of the current president.
我倒要看看你能否举出现任董事长的一件主要成绩。
Fierce-browed, I coolly defy a thousand pointing fingers; headbowed, like a willing ox I serve the children.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vt.|spurn at/sneeze at;藐视;公然反抗;挑衅;使落空
n.|challenge/dare/war/confrontation;挑战;对抗
defy 是英语中的及物动词,源自中古法语 défier(挑战、蔑视),核心含义为“公然反抗或挑战权威、规则或常规”。其用法可分为以下三类:
对抗权威或规则
指以行动或态度拒绝服从或接受约束,例如:“The protesters defied the government’s curfew order”(抗议者公然违抗政府的宵禁命令)。牛津词典指出,该词常用于描述对法律、社会规范或权威人物的直接挑战。
使某事难以达成或不可能
用于强调事物超出常规逻辑或物理限制,例如:“The puzzle’s complexity defies explanation”(谜题的复杂程度难以解释)。剑桥词典将其归类为“挑战可能性”的比喻用法。
挑衅性邀请或考验
在文学语境中可表示主动引发对抗,如:“His daring stunt defied death”(他大胆的特技表演藐视了死亡)。该用法常见于诗歌或修辞表达,体现强烈的情绪张力。
词源与演变方面,韦氏词典指出,14世纪英语从古法语引入该词,原意为“撤回信任”,后逐渐强化为“公开抵抗”。现代英语中,其名词形式defiance 保留了对抗性内涵,例如“an act of defiance”(反抗行为)。
来源:
“Defy” 是一个动词,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指公开挑战权威、规则或常规,带有不服从的意味。
同义词:resist, disobey, challenge
反义词:obey, comply, submit
表示某事物因特殊性而难以被实现、描述或理解。
常见搭配:defy logic/description/belief(违背逻辑/难以描述/难以置信)
强调在逆境中成功存活或未被影响。
短语:defy the odds(出乎意料地成功)
源自中古法语 défier(挑战),由拉丁语 dis-(否定)和 fidere(信任)组成,原意为“撤回信任”,后引申为“挑战”。
如需进一步区分与 challenge 或 resist 的细微差别,可提供具体语境再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