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 value是什么意思,critical value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数] 临界值
例句
Why is the Critical value important?
为什么临界值很重要呢?
The critical value of carbon increasing for FCW is about 0.05%.
对于药芯焊丝,增碳的门槛值在0.05%左右。
This same critical value applies to global resources coding the solution.
相同的关键价值运用于全球性资源,从而编码方案。
In this study, the obtained Chi Square value was larger then the Critical value.
在本文中,获得的 X 平方分布值大于临界值。
There is a maximum critical value in the cylindrical shell of certain dimension.
研究发现,一定尺寸的圆柱壳有一个最大临界值。
同义词
|threshold/critical number;[数]临界值
专业解析
在统计学中,临界值(Critical Value)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尤其在假设检验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代表了在特定的显著性水平(通常用 α 表示,例如 0.05 或 5%)下,用于划分是否拒绝原假设(Null Hypothesis)的边界值。
核心含义:
-
决策边界: 临界值本质上是检验统计量(Test Statistic)在抽样分布(如标准正态分布 Z、t 分布、卡方分布、F 分布)上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点。这些点将分布的区域划分为:
- 拒绝域(Rejection Region): 如果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落入这个区域(即统计量值大于上临界值、小于下临界值、或超出两个临界值范围,具体取决于检验类型),则提供足够的证据拒绝原假设。
- 不拒绝域(或接受域): 如果检验统计量未落入拒绝域,则没有足够的证据拒绝原假设(注意:这不等于证明原假设为真)。
-
与显著性水平挂钩: 临界值的选择直接取决于研究者事先设定的显著性水平 α。α 代表了当原假设实际上为真时,错误地拒绝原假设(即犯第一类错误)的最大可接受概率。临界值就是根据这个 α 值在相应的概率分布上计算出来的。例如,在双尾 Z 检验中,α=0.05 对应的临界值通常是 Z = ±1.96,因为标准正态分布下,|Z| > 1.96 的概率正好是 0.05。
-
比较基准: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研究者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一个具体的检验统计量值(如 Z-score, t-score)。然后将这个计算值与预先确定的临界值进行比较:
- 如果检验统计量落在拒绝域(即超过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
- 如果检验统计量没有落在拒绝域(即未超过临界值),则未能拒绝原假设。
常见应用场景:
- Z 检验: 用于大样本均值检验或已知总体标准差时的均值检验。临界值来自标准正态分布表。
- t 检验: 用于小样本均值检验或总体标准差未知时的均值检验。临界值来自 t 分布表,其值取决于自由度。
- 卡方检验: 用于检验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或分布的拟合优度。临界值来自卡方分布表,取决于自由度。
- F 检验: 用于比较两个方差(方差齐性检验)或在方差分析中比较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临界值来自 F 分布表,取决于两个自由度(分子自由度和分母自由度)。
权威参考资料:
- 统计学经典教材: 如 Rice, J. A. (2006).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Moore, D. S., McCabe, G. P., & Craig, B. A. (2017).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Statistics 等都对临界值有详细定义和解释。
- 知名大学统计学课程网站: 许多顶尖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开放课程资料或统计学系网页会提供清晰的概念解释和示例。
- 专业统计协会资源: 美国统计协会等组织的教育板块或在线术语库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 权威在线统计手册: 如 NIST/SEMATECH e-Handbook of Statistical Methods 提供了严谨的定义和应用说明。
网络扩展资料
在统计学中,critical value(临界值) 是假设检验中的一个关键概念,用于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
临界值是统计分布(如标准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等)上的一个阈值,与预先设定的显著性水平(α,例如0.05或5%)对应。若检验统计量的计算结果超过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否则保留原假设。
2.作用
- 划分拒绝域:临界值将概率分布区域分为“拒绝域”和“非拒绝域”(见下图)。
- 决策依据:通过比较检验统计量与临界值,判断数据是否显著偏离原假设。
3.计算方法
临界值的计算取决于:
- 显著性水平(α):如α=0.05对应95%置信度。
- 自由度(df):主要用于t分布、卡方分布等。
- 检验类型:单侧检验(左/右尾)或双侧检验。
示例公式
- Z检验(正态分布):临界值 $Z{alpha/2}$(双侧)或 $Z{alpha}$(单侧)。
- t检验:临界值 $t_{alpha, df}$,需查t分布表。
4.示例场景
假设进行双侧t检验,α=0.05,自由度df=10:
- 查表得临界值为±2.228。若检验统计量>2.228或<−2.228,则拒绝原假设。
5.临界值与p值的关系
- 若检验统计量超过临界值 → p值小于α → 拒绝原假设。
- 若检验统计量未超过临界值 → p值大于α → 无法拒绝原假设。
6.注意事项
- 单侧vs双侧检验:双侧检验的临界值为正负两个值(如±1.96),单侧检验仅一个方向。
- 分布选择:根据数据类型选择Z分布、t分布或卡方分布等。
7.如何查找临界值?
- 统计表:如Z表、t表(需匹配α和自由度)。
- 软件工具:Excel(
T.INV
、NORM.S.INV
)、R语言(qt()
、qnorm()
)等。
总结流程图:
设定α → 选择分布 → 确定自由度 → 查表/计算 → 比较统计量与临界值
若需具体案例或分布表的解读方法,可进一步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