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 procedure是什么意思,civil procedure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程序
例句
The law of civil procedure.
民事程序法。
This course covers the basic rules of American civil procedure.
该课程讲授美国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As objective facts, unclear facts are unavoidable in the civil procedure.
事实真伪不明是民事诉讼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客观事实状态。
Civil procedure consists of the rules by which courts conduct civil trials.
民事诉讼包括法院执行民事案件所要履行的规则。
Part three:Mainly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support for false civil procedure.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对虚假民事诉讼规制的理论支持。
同义词
|civil action/civil suit;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程序
专业解析
Civil Procedure(民事诉讼程序) 指法院审理和解决私人主体(个人、公司、组织)之间民事纠纷(如合同违约、侵权赔偿、财产争议等)所遵循的正式规则和步骤体系。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诉讼程序公正、高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并最终依据法律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它与处理犯罪的Criminal Procedure(刑事诉讼程序) 有本质区别。
其核心内涵与流程包括:
-
启动诉讼 (Commencing the Action):
- 原告(Plaintiff)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Complaint/Pleading),阐述诉讼请求、事实依据和法律理由。这是诉讼程序的起点。
- 法院向被告(Defendant)送达传票(Summons)和起诉状副本,通知其应诉。
-
答辩与诉答程序 (Pleading Stage):
- 被告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Answer),对原告的指控进行承认、否认或提出抗辩理由。被告也可能提出反诉(Counterclaim)或对第三方提出诉讼(Third-Party Claim)。
- 双方通过起诉状和答辩状等文件初步明确争议焦点。
-
证据开示 (Discovery):
- 这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阶段之一。在法庭监督下,诉讼双方(及其律师)有权向对方及案外人收集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和证据。常用手段包括:
- 质询书 (Interrogatories): 书面问题,对方需书面答复。
- 要求提供文件与物品 (Requests for Production of Documents): 要求对方提供相关文件、电子数据或物品。
- 庭外证言 (Depositions): 在法庭外,经宣誓后对证人(包括对方当事人)进行口头询问并记录。
- 请求承认 (Requests for Admission): 要求对方承认某些事实的真实性或文件的真实性。
- 证据开示旨在防止“证据突袭”,促进和解,并明确真正需要庭审解决的争议点。
-
审前动议 (Pre-trial Motions):
- 在庭审前,任何一方均可向法院提出动议(Motion),请求法院就程序或实体问题作出裁决。常见动议包括:
- 驳回起诉动议 (Motion to Dismiss): 主张原告的起诉状在法律上不成立。
- 即决判决动议 (Motion for Summary Judgment): 主张基于已开示的证据,不存在需要陪审团或法官审判的关键事实争议,动议方有权获得判决。
- 证据排除动议 (Motions in Limine): 请求法院在庭审前裁定某些证据不可采纳。
-
庭审 (Trial):
- 如果案件未在之前阶段解决(如和解、撤诉、即决判决),则进入庭审阶段。
- 在法官(有时包括陪审团)主持下,双方律师进行开场陈述、出示证据(文件、物证、证人证言)、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进行结案陈词。
- 法官负责适用法律(法律适用问题),陪审团(若有)负责认定事实(事实认定问题)。
-
判决与上诉 (Judgment and Appeal):
- 庭审结束后,法官或陪审团作出判决(Judgment),宣告哪一方胜诉及应获得的救济(如赔偿金、禁令等)。
- 对判决不服的一方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Appeal),上诉法院主要审查原审法院在适用法律或程序上是否存在错误,通常不重新审理事实。
核心原则:
- 正当程序 (Due Process): 确保当事人获得通知和公平听证的机会。
- 对抗制 (Adversarial System): 诉讼由双方当事人主导推进,法官居中裁判。
- 效率与公正的平衡: 程序规则旨在促进纠纷的公正解决,同时兼顾司法效率。
与实体法的关系:
Civil Procedure 属于程序法 (Procedural Law),它规定了如何实现实体法(Substantive Law,如合同法、侵权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实体法规定“有什么权利”,程序法则规定“如何通过法院主张这些权利”。
权威参考来源:
- 美国法院官方网站 -《联邦民事诉讼规则》概述: 提供了美国联邦法院系统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框架和规则要点。https://www.uscourts.gov/rules-policies/current-rules-practice-procedure/federal-rules-civil-procedure (来源:United States Courts)
- 康奈尔大学法律信息研究所 (LII) - 民事诉讼程序条目: 提供对民事诉讼程序概念的详细解释,包括关键阶段和术语。https://www.law.cornell.edu/wex/civil_procedure (来源: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at Cornell Law School)
- 美国律师协会 (ABA) - 民事诉讼资源: 提供关于证据开示等具体程序环节的实践指南和资源(需注意部分内容可能需会员权限)。https://www.americanbar.org/groups/litigation/committees/commercial-business/practice/ (来源: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英文版参考): 虽然内容是中国法,但其英文翻译有助于理解“Civil Procedure”这一术语在比较法上的对应概念和基本流程。http://en.pkulaw.cn/display.aspx?cgid=24814 (来源:Peking University Legal Information Center - 北大法宝)
网络扩展资料
Civil Procedure(民事诉讼程序)指规范民事案件审理与上诉的法律规则体系,涉及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案件处理中的活动与法律关系总和。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定义
- 法律框架:民事诉讼法(Civil Procedure Law)规定的程序性规则,涵盖起诉、答辩、举证、庭审、判决等环节。
- 核心目标: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与效率。
2.关键要素
- 主体:包括法院、原告、被告、律师、证人等参与者。
- 程序步骤:立案→送达→证据交换→庭审→判决→上诉。
- 法律依据:如《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3.与其他程序的区分
- 与刑事诉讼(Criminal Procedure):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间的民事纠纷(如合同、侵权),而刑事诉讼处理犯罪行为。
- 与行政程序(Administrative Procedure):后者涉及政府行为合法性审查,民事诉讼则聚焦私权争议。
4.最新发展
- 涉外管辖权扩展:近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强化了涉外案件管辖规则,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Forum Non Conveniens)等。
5.应用场景
- 常见案件类型:债务纠纷、合同违约、财产争议等。
- 国际适用:跨国民事纠纷需结合国际私法规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法律条文或案例,可参考、8、9的原始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