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头部联胎
cephalopagus(头部联胎)是连体双胞胎中一种罕见的联体形式,指两个胎儿在头部和上躯干区域发生融合。该术语源自希腊语“kephalē”(头部)与“pagos”(固定),属于医学解剖学分类中的对称性联体畸形,发生率约占所有连体婴病例的2%-6% 。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连体双胞胎的病理学研究,cephalopagus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双胎头颅骨完全或部分融合,常伴有大脑组织共享;面部器官可能呈镜像对称分布;胸腔连合导致心脏、肺等器官结构异常。此类病例中约80%会并发严重心血管畸形,生存率低于其他类型的联体畸形 。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将其归类为Q89.4编码,属于先天性畸形大类。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收录的多篇临床报告指出,此类畸形通常发生在单卵双胎受精后第13-15天胚胎分裂不完全阶段,与环境致畸因子无直接关联 。
cephalopagus 是一个医学术语,指一种罕见的联体双胞胎畸形,其特点为双胞胎的头部和胸部相连,通常共享部分颅骨、脑组织或胸腔器官。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源解析
该词由希腊语词根组成:
医学定义
根据,cephalopagus 中文译为“颅部联胎”,属于对称性联胎的一种。双胞胎面部朝向相反方向,可能共享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存活率极低,多数为死胎或出生后无法长期存活。
发生机制与分类
通常因胚胎发育早期(受精后13-15天)的不完全分裂导致。根据连接部位和器官共享程度,可进一步细分为:
临床处理挑战
分离手术难度极高,需多学科团队协作,且需评估神经、心血管系统的共享程度。目前全球仅有个别成功案例报道。
若需更专业的医学文献或案例数据,可参考权威胚胎学教材或联体双胞胎研究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