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肉食主义
Carnism(肉食主义) 指的是一种隐形的意识形态体系或信念系统,它教导人们接受食用某些动物(如猪、牛、鸡、鱼等)的行为是合理且必要的,同时排斥其他动物(如猫、狗、马等)。这一概念由心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梅勒妮·乔伊(Melanie Joy)博士于2001年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旨在解释为何人们会无意识地支持食用某些动物,却反对食用另一些动物。
结构性暴力与隐形化
Carnism 被视为一种主导性、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文化、经济体系和饮食习惯将食用动物行为合理化,同时掩盖其背后的暴力本质(如工业化养殖、屠宰)。这种意识形态常处于“隐形”状态,导致人们很少质疑食肉的道德性。
心理防御机制
乔伊提出,Carnism 依赖三种心理防御机制维持其运作:
与素食主义的对立
作为素食主义(Vegetarianism)和纯素主义(Veganism)的理论对照,Carnism 揭示了食肉行为并非中立选择,而是受特定意识形态驱动的结果。它挑战了“吃肉是自然需求”的普遍假设,强调其社会建构性。
乔伊的理论推动了动物伦理学的跨学科研究,相关论述被收录于其著作《为什么我们爱狗、吃猪、穿奶牛:认知失调与肉食主义》(Why We Love Dogs, Eat Pigs, and Wear Cows),该书已成为动物权利运动的标志性文献。研究指出,Carnism 的批判有助于公众反思食物系统中的道德矛盾,并促进对可持续饮食的讨论。
参考资料:
"carnism"是一个由"carn-"(拉丁词根,意为"肉")和"-ism"(表示主义或倾向)构成的合成词,主要含义如下:
基础定义
该词在英语中译为"肉食癖"或"肉食过多"(),指对肉类食物的强烈偏好或过度依赖的饮食倾向。
语言特征
应用场景
该词常见于医学或心理学领域,可能用于描述特定饮食失调症状,但需注意:当前搜索结果未提供具体语境例句,权威性较低()。
建议需要学术使用时,可进一步查阅《牛津英语词典》或心理学专业文献,以确认其具体定义及使用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