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miputra是什么意思,Bumiputra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马来人,马来西亚土著人
例句
Incident 3 – After saying he is going to get MARA to help the Bumiputra students, he looked at me and asked How many Indians are here?
第三个案:当提到他将通过玛拉协助土著学生时,他看着我并问道:“这儿有多少印裔?”
However,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criticised for this practice, as it is argued nationalised corporations belong to the public at large, and not only to the Bumiputra.
然而这一实践所引发的有关国有机构不仅仅属于马来人而属于更广大的公众的争议却使政府广受批评。
The government was also aided by the fact that petroleum soon eclipsed other minerals in the mining sector—as Petronas was a state-owned corporation, it was also considered a Bumiputra enterprise.
作为采矿业的一支独秀的石油开采业也大大地帮助了政府----即便有国有的马来西亚石油公司也被看成是马来人的企业。
同义词
n.|Melayu;马来人,马来西亚土著人
专业解析
"Bumiputera"(也写作Bumiputra)是一个源自马来语的重要政治和法律术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尤其是亚齐地区)具有特定含义。其核心意思和背景如下:
-
词源与字面意思:
- 该词由两个梵文词汇组成:"bumi"(意为"土地"或"大地")和 "putera"(意为"王子"或"儿子")。
- 因此,其字面意思是"土地之子"或"大地王子"。
-
在马来西亚的核心含义与法律地位:
- 在马来西亚,"Bumiputera" 是一个具有法律和政治意义的官方分类。
- 它主要用来指代:
- 马来人:根据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160(2)条的定义,马来人指信奉伊斯兰教、习惯上讲马来语、遵循马来习俗,并且其父母一方在独立日(1957年8月31日)前出生于马来西亚联邦或新加坡,或在该日定居于这些地方的人。
- 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民族:这包括沙巴的卡达山-杜顺人、毛律人、巴瑶人等,以及砂拉越的伊班人(海达雅人)、比达友人(陆达雅人)、梅拉瑙人等众多原住民族群。
- 核心概念:Bumiputera 身份的核心在于"原住民性",强调这些群体是马来群岛(Nusantara)地区的原住民或最早定居者。
-
政策背景与目的:
- Bumiputera 概念是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 及其他后续扶持政策的基石。这些政策始于1971年,旨在通过配额制、优惠待遇(如在教育录取、奖学金、公共部门职位、商业执照、股权分配、房屋折扣等方面)来提升 Bumiputera 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缩小他们与非 Bumiputera(主要是华裔和印裔马来西亚人)之间的经济差距。
- 这些政策源于1969年种族骚乱后对国家团结和社会经济平衡的考量。
-
在印度尼西亚的含义:
- 在印度尼西亚,"pribumi" 是更常用的、含义相近的词汇,同样指"土著"或"原住民"。
- "Bumiputera" 在印尼语境下有时也被使用,尤其是在亚齐地区,指代当地的土著居民。
-
争议与讨论:
- Bumiputera 政策在马来西亚是长期存在的社会政治议题,引发了关于其公平性、有效性和未来走向的广泛讨论。
- 支持者认为这是纠正历史不公、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手段。
- 批评者则认为它可能造成逆向歧视、依赖心理、效率低下,并可能阻碍真正的种族融合。
Bumiputera 在马来西亚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经济和政治内涵的法定分类,特指马来人以及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民族,意为"土地之子"。它代表着这些群体作为国家原住民的身份,并成为旨在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的依据。理解这个词需要结合马来西亚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持续进行的民族政策讨论。
参考来源:
- 马来西亚联邦宪法(Federal Constitution of Malaysia) - 第160条对"马来人"的定义是理解 Bumiputera 概念的法律基础。
- 马来西亚政府政策文件(如新经济政策文件) - 官方政策文件阐述了 Bumiputera 政策的起源和目标。
- 学术研究(如来自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马来亚大学 或新加坡国立大学 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出版物) - 提供关于 Bumiputera 概念历史演变、社会影响及争议的深入分析。
- 国际报告(如世界银行 关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报告) - 可能涉及对 Bumiputera 政策经济影响的评估。
- 权威新闻机构(如路透社、彭博社、BBC 关于马来西亚的报道) - 提供关于 Bumiputera 政策最新动态和公共讨论的资讯。
网络扩展资料
Bumiputra(或拼写为Bumiputera)是马来西亚法律和政策中使用的术语,主要用于指代该国的土著群体,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词源
- 词源:源自梵语词汇“Bhumiputra”,意为“土地之子”(bhumi指土地,putra指儿子)。
- 核心含义:在马来西亚语境中,主要指马来人及东马的原住民(如沙巴、砂拉越的土著群体),他们被宪法赋予“土著”身份,享有特殊政策保护。
2.法律地位与特权
- 宪法地位:马来西亚宪法第153条赋予Bumiputra群体特权,包括教育配额、政府职位保留、商业许可证优先等,旨在缩小与其他族裔的经济差距。
- 适用范围:除马来人外,沙巴和砂拉越的原住民(如伊班族、卡达山族等)也被纳入Bumiputra范畴。
3.历史争议与身份变化
- 峇峇娘惹案例:历史上,部分华人混血群体(如峇峇娘惹)曾被视为Bumiputra。但20世纪60年代后,因政治因素被重新归类为“马来西亚华人”,失去土著身份及相关权益。
- 政策争议:Bumiputra政策常引发其他族裔(如华裔、印裔)对公平性的质疑,认为其加剧了社会分化。
4.与其他术语的区分
- 马来人(Malay):Bumiputra的主体,但两者不完全等同,因Bumiputra包含更广泛的土著群体。
- 非土著(Non-Bumiputra):主要指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裔等移民后裔。
Bumiputra是马来西亚基于血统和宪法定义的特殊身份,既反映历史传统,也涉及现代社会的资源分配问题。其范围和政策随政治环境变化,具有复杂的社会影响。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