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任意删除
Bowdlerism 指对文学作品、戏剧或其他文本进行审查、删节或修改的行为,目的是移除其中被认为不雅、冒犯、亵渎或政治上敏感的内容,使其变得“得体”或适合更广泛的受众(尤其是儿童)。其核心在于以净化或道德化的名义对原作进行删改。
词源与起源:该词直接源于托马斯·鲍德勒(Thomas Bowdler)的名字。1818年,鲍德勒与其姐姐亨利埃塔(Henrietta)合作出版了《莎士比亚家庭版》(The Family Shakespeare)。在这个版本中,他们删除了所有“无法在家庭中大声朗读”的词语和段落,声称其目的是让莎士比亚的作品适合女性和儿童阅读,而无需担心遇到不雅内容。](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Bowdlerize)
核心含义:
经典案例:鲍德勒版的莎士比亚是其最著名的例子。例如:
延伸与批评:
现代实例:尽管鲍德勒本人已成为历史,但 Bowdlerism 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
Bowdlerism 特指以道德净化或适应受众为名,对文本进行删改、审查的行为,尤其指删除不雅或冒犯性内容。它源于托马斯·鲍德勒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删改,如今已成为代表对艺术自由和原作完整性进行不当干预的贬义词。
Bowdlerism 是一个名词,指对文学作品、影视内容等进行任意删除或修改的行为,尤其指以道德审查或净化名义过度删改敏感或不雅内容。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源与背景
该词源自19世纪英国医生托马斯·鲍德勒(Thomas Bowdler)。他以“净化”名义删改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粗俗内容并出版《家庭版莎士比亚》,引发争议。他的名字因此成为文学审查的代名词。
核心含义
用法与相关词汇
争议与示例
鲍德勒的行为在当时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他让经典更易传播,反对者则批评其破坏原作精神。现代语境中,该词常被用于批评对历史文本或艺术作品的不当修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