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ɑːtmən/ 美:/'ˈɑːtmən/
n. (印度教)灵魂;自我;呼吸
The Atman and so on, they are just theories.
有灵魂存在,但那只是理论而已。
The pure consciousness of the Atman is unchangeable.
阿特曼的纯粹意识是不会改变的。
The object of experience exists only to serve the purpose of the Atman.
经验的对象仅仅为服务于阿特漫的目的而存在。
Perfection is attained when the mind becomes as pure as the Atman itself.
当心如同阿特曼本身一样纯粹时,就臻达完美。
The Atman shines forth in its own pristine nature, as pure consciousness.
曼 作为纯粹意识,在其自身的、纯洁本性中放射出光芒。
n.|soul/breath/self/me/ego;(印度教)灵魂;自我;呼吸
Atman(梵语:आत्मन्)是印度哲学与宗教(尤其是印度教)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指个体内在的、永恒不灭的“自我”或“灵魂”本质。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永恒不灭的纯粹本质
Atman 被认为是个体生命最深层的、超越肉体与心智的实在。它既非出生形成,也不会随肉体死亡而消亡,是永恒(nitya)、纯净(shuddha)、觉知(buddha)且自由(mukta)的绝对主体。区别于会变化、消亡的身体、感官、心意和智性,Atman 是这些现象背后的不变见证者(sākṣin)。
来源: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Self in Indian Philosophy
与“梵”(Brahman)的终极同一
在印度教吠檀多哲学(尤其是不二论 Vedanta)中,Atman 的最终真义是与宇宙终极实在“梵”(Brahman)本质同一(tat tvam asi,“汝即彼”)。个体灵魂(Atman)并非独立于宇宙本体(Brahman),而是其微观体现或分有。觉悟(mokṣa)即认识到 Atman 与 Brahman 的同一性,摆脱个体性的幻象(māyā)。
轮回中的持续存在者
在印度教的轮回(saṃsāra)观念中,Atman 是经历生死轮回的载体。个体的业力(karma)附着于 Atman,决定其转世的形态。解脱的目标就是从轮回中解放 Atman,使其回归其纯粹、自由的本来状态或与梵合一。
来源: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Karma and Rebirth in Indian Philosophy
区别于佛教的“无我”(Anātman)
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无我”(Anātman/Anatta)直接挑战了印度教关于永恒 Atman 的概念。佛教认为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独立自主的“自我”实体,存在的只是瞬息变化的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和合。这是印度教与佛教在根本教义上的核心分歧之一。
在经典中的阐述
Atman 的概念在印度最古老的哲学文献《奥义书》(Upanishads)中得到系统阐述和深入探讨,如《唱赞奥义书》(Chandogya Upanishad)和《大林间奥义书》(Brihadaranyaka Upanishad)。这些经典是理解 Atman 思想的主要来源。
来源: Sacred Texts - The Upanishads (提供经典文本翻译)
总结来说,Atman 代表着印度教思想中个体内在的神圣核心、永恒不灭的精神本体,其终极真相是与宇宙终极实在(梵)的合一。这一概念深刻影响了印度宗教、哲学、伦理及解脱实践。
以下是关于“atman”的详细解释,综合多个权威来源:
Atman(音标:英式[ˈɑːtmən],美式[ˈɑːtmən])源自梵语,在印度哲学与宗教中意为“自我”“灵魂”或“生命本源”。其核心含义包括:
在印度教中,atman是核心哲学概念之一:
"Atman or the supreme Self is God."(神我或至高的自性就是神)
"You are the Immortal, all-pervading Atman, the Supreme Truth."(你是永恒不朽、无处不在的自性、至高的真实)。
如需进一步了解哲学背景或例句用法,可参考印度教经典文献如《奥义书》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