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etosis是什么意思,athetosi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词性
复数 athetoses
常用词典
n. 指痉病;[内科] 手足徐动症
例句
The second stage is comprised of tremors or myoclonus, chorea and athetosis, and pyramidal tract signs.
第二期有震颤、肌痉挛、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以及椎体束征。
Results Abortion, low birth weight, dystocia, asphyxiation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palsy. Driscoll was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mixed and athetosis type cerebral palsy.
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难产窒息缺氧是各型脑瘫的主要患病相关因素;新生儿黄疸是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的重要患病相关因素。
专业解析
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不自主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缓慢、扭曲、蠕动样的肢体动作,尤其好发于手部、手指、足部,有时也会累及面部、颈部、躯干和舌部。这些动作通常连续、不规则,且难以预测,在患者尝试主动运动或情绪紧张时往往会加重,而在睡眠时消失。
核心特征与机制:
- 病理基础:手足徐动症主要源于大脑基底节(Basal Ganglia) 的损伤或功能障碍,特别是尾状核和壳核。基底节是控制运动协调、姿势和肌张力的关键脑区。当此区域受损(如缺氧、出血、代谢异常、遗传性疾病等),会导致对运动的抑制和调节能力下降,从而产生不自主运动。
- 运动特点:
- 缓慢、扭动、蜿蜒:动作看起来像在“蠕动”或“爬行”。
- 连续性:动作通常持续存在,无明显起始和终止点。
- 无目的性:动作本身不服务于任何功能性目的。
- 累及远端肢体:手指、脚趾、手腕、脚踝等部位最明显。
- 姿势维持困难:患者难以保持稳定的姿势(如手指伸直或握拳),常出现姿势的波动性变化。
- 肌张力波动:常伴有肌张力异常,可在肌张力低下(Hypotonia)和肌张力增高(如痉挛 Spasticity)之间波动。
- 伴随症状:常与其他运动障碍并存,如舞蹈症(Chorea,快速、抽动样动作)、肌张力障碍(Dystonia,持续的肌肉收缩导致异常姿势)。当手足徐动症与舞蹈症同时存在时,常被称为舞蹈手足徐动症(Choreoathetosis)。
常见病因:
- 围产期脑损伤: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核黄疸(Kernicterus)(由严重新生儿黄疸引起)。
- 遗传性疾病:如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手足徐动型是脑瘫的一种亚型)、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后期可能出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铜代谢障碍)、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Neuroacanthocytosis) 等。
- 脑卒中(中风):影响基底节区域的脑出血或梗塞。
- 脑炎或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后遗症。
- 药物或毒素: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或毒素暴露。
诊断与治疗:
- 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尤其是出生史、发育史)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观察特征性的不自主运动模式。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 MRI)有助于识别基底节等部位的潜在结构性病变。基因检测可能对明确遗传性病因有帮助。
- 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
- 药物治疗:效果通常有限且因人而异。可能尝试的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如安定)、抗胆碱能药(如苯海索)、肌肉松弛剂、多巴胺能药物或拮抗剂等,需个体化调整。
-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针对局部肌肉过度收缩引起的姿势异常或疼痛有效。
- 深部脑刺激(DBS):对于严重且药物难治性的病例,可能考虑此手术,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
-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PT) 和作业治疗(OT) 至关重要,专注于改善姿势控制、平衡、协调、功能性活动能力(如行走、进食、书写),使用辅助器具(如夹板、特殊餐具),以及预防关节挛缩。
- 言语治疗(ST):如果累及面部和舌部肌肉,影响言语和吞咽功能,则需要言语治疗师介入。
重要提示: 手足徐动症是症状描述而非独立疾病诊断。它通常是某种潜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因此,明确其根本病因对于整体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权威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资料
Athetosis(手足徐动症) 是一种以肢体远端不自主、缓慢扭动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属于运动障碍性疾病。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特征
Athetosis表现为肢体远端(如手指、足趾)的缓慢、不规则扭动,动作类似“蚯蚓爬行”或“佛手”样姿势。患者无法维持固定姿势,常伴有肌张力异常(如过度伸展或弯曲交替出现)。
2.病因与病变部位
- 常见病因:先天遗传(如脑瘫、核黄疸)、脑血管意外、颅内感染、药物副作用(如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等。
- 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大脑基底核(如壳核、尾状核),导致锥体外系功能障碍。
3.临床表现
- 运动症状:非对称性不自主运动,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可影响面部、颈部及上肢,导致语言障碍或平衡失调。
- 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因脑损伤合并智力障碍或癫痫。
4.治疗与管理
- 药物: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地西泮)可暂时缓解症状。
- 康复治疗:物理训练、语言矫正等改善功能。
5.其他信息
- 英文发音:英音 [ə'ðetəʊsɪs],美音 [ə'ðetoʊsɪs]。
- 别称:指划运动、易变性痉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例或治疗方案,可参考神经内科专业文献或临床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