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rtic dissection是什么意思,aortic dissection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主动脉夹层
例句
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 Lowfield MRI; Diagnosis.
主动脉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Aortic dissection; Damage in nervous system; Imaging.
脉夹层;神经系统损害;影像学。
Ct diagnosis of 6 case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were reported.
本文报告6例经ct诊断的主动脉夹层。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usceptible factors induced by aortic dissection.
现对引起主动脉夹层的易感因素做一综述。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eds of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in acute period.
目的了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急性期对护理工作的需求。
专业解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血管急症,指主动脉壁内膜层发生撕裂,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并在中层内顺行或逆行剥离,形成真假两个腔道的病理状态。
病理机制与解剖基础:
- 内膜撕裂: 主动脉最内层(内膜)因各种原因(如高血压冲击、血管壁结构异常)出现破口。这是夹层发生的起始点。
- 血液进入中膜: 高压的动脉血流从内膜破口冲入主动脉壁中层(中膜)。
- 夹层血肿形成与扩展: 涌入中膜的血液将中膜撕裂、剥离,形成一个与主动脉真腔并行的假腔(假腔)。这个假腔可沿主动脉长轴方向向上(向心脏方向)或向下(向远端)扩展,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 真假腔: 原有的主动脉腔称为真腔,新形成的异常腔道称为假腔。假腔内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假腔外壁(仅由部分中膜和外膜构成)薄弱,极易破裂。
核心病理特征:
- 真假腔分离: 这是主动脉夹层最根本的病理特征。
- 内膜片: 被剥离的内膜与部分中膜形成分隔真假腔的结构,称为内膜片。
- 破口: 存在一个或多个内膜破口(原发破口),有时在假腔远端可形成另一个破口(继发破口或再入口),使血液能在真假腔之间流动。
严重后果:
- 主动脉破裂: 假腔外壁薄弱,在高压血流冲击下极易破裂,导致大出血、心包填塞(血液涌入心包腔压迫心脏)或胸腔积血,患者常在数分钟内死亡。这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
- 重要脏器缺血:
- 冠状动脉缺血: 夹层累及升主动脉根部时,可影响冠状动脉开口,导致心肌梗死。
- 脑缺血/卒中: 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供应头臂的血管(如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时,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卒中。
- 脊髓缺血: 肋间动脉受累可导致脊髓缺血,引起截瘫。
- 腹腔脏器缺血: 肠系膜动脉、肾动脉等受累可导致肠坏死、肾功能衰竭等。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升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时,可导致主动脉瓣环扩张或瓣叶失去支撑,引起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造成心力衰竭。
- 心包填塞: 升主动脉夹层破裂时,血液可涌入心包腔,压迫心脏,导致心脏泵血功能衰竭。
Stanford分型(常用临床分型):
- A型: 夹层累及升主动脉(无论破口位置在哪里)。此型最为凶险,破裂风险高,常累及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需要紧急外科手术。
- B型: 夹层仅累及降主动脉(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开始)。此型可先尝试药物保守治疗(控制血压、心率),若出现并发症(如破裂、脏器缺血、持续疼痛、动脉瘤扩张)则需手术或介入治疗(如TEVAR,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壁层分离形成真假腔的灾难性疾病。其本质是血流冲破内膜进入中膜,并在中膜内剥离扩展。这一过程可导致主动脉破裂大出血、重要脏器供血中断(心肌梗死、卒中、截瘫、肾衰等)、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致命并发症,具有极高的早期死亡率。及时识别和紧急干预至关重要。
网络扩展资料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的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血管纵向扩展,导致血管层分离。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病理机制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流入中膜层,形成真腔与假腔分离的病理状态。过去曾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但现代医学更强调其血肿形成的特征。
2.病因与危险因素
- 基础病因:高血压(约70%患者有此病史)、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凡综合征)等。
- 诱因:外伤、妊娠、医源性操作(如心脏介入手术)可能引发急性发作。
3.分类(Stanford分型)
- A型:累及升主动脉,需紧急手术修复。
- 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可通过药物或介入治疗控制。
4.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突发剧烈胸痛或背痛(呈撕裂样),可伴随休克、晕厥、肢体缺血等。
- 易发人群:40-55岁中壮年男性为高发群体,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者。
5.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过增强CT、MRI或超声心动图确认夹层范围和分型。
- 治疗:
- A型:急诊手术替换病变血管段。
- B型:优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血压和心率,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6.预后
急性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极高,约45%患者在发病后立即死亡,幸存者需长期监测血压及血管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分类标准或影像学表现,可参考Stanford分型相关文献(如)。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