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血管紧张素胺;增压素
血管紧张素酰胺(Angiotensinamid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肽类化合物,其结构与人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高度相似。以下是关于该物质的详细解释:
血管紧张素酰胺是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类似物,其化学结构为L-天冬酰胺-精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Asn-Arg-Val-Tyr-Ile-His-Pro-Phe)。它保留了血管紧张素Ⅱ的核心活性片段,通过模拟后者的生理作用发挥效应。该物质的CAS号为58-42-4,分子式为C₅₀H₇₀N₁₄O₁₁。
血管收缩效应
通过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AT₁受体 结合,激活磷脂酶C信号通路,促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引发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其升压作用强度约为天然血管紧张素Ⅱ的70%-90%。
醛固酮分泌刺激
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促进醛固酮合成与释放,增加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进一步参与血压调节。
历史上,血管紧张素酰胺曾作为诊断试剂用于评估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此外,因其强效升压特性,亦被研究用于治疗休克或低血压状态。
需注意的是:由于存在血压骤升、反射性心动过缓等风险,且缺乏靶向性,该药物已被更安全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激动剂(如间羟胺类似物)取代,目前无常规临床应用。
由于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最新网页资源,建议参考以下专业文献与数据库获取详细信息: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资源链接,此处仅列出来源名称。实际引用时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获取原始文献。)
angiotensinamide 是法语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中文对应为“血管紧张素酰胺”或“血管紧张素胺”。以下是详细解释:
化学性质
angiotensinamide 是一种合成的八肽化合物,结构与天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相似,化学式为 $mathrm{C{49}H{70}N{14}O{11}S}$,CAS号为53-73-6。
药理作用
它通过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引起外周及内脏血管(包括肾脏、冠状动脉)强烈收缩,从而显著升高血压。其作用不受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断剂影响,持续时间较短。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休克(如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术后休克)以及脊髓麻醉导致的低血压。
其他名称
英文别名包括Hypertensin II 或Angiotensin amide,中文又称“增压素”“增血压素”。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化学结构或具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可参考专业医学数据库或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