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encephalia是什么意思,anencephalia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无脑畸型
专业解析
无脑畸形(Anencephalia)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 NTD),其核心特征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大脑半球和覆盖的头盖骨(颅骨穹窿)大部分或完全缺失。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定义与核心病理特征:
- 该术语源自希腊语 "an-"(无)和 "enkephalos"(脑),字面意思为“无脑”。
- 主要病理表现为:大脑半球(包括大脑皮质)、小脑和覆盖其上的颅骨穹窿(包括顶骨、枕骨和部分额骨)严重发育不全或完全缺失。通常只有脑干和小脑的部分结构存在。
- 由于颅骨穹窿缺失,暴露的神经组织直接暴露于羊水中,形成所谓的“颅脊柱裂”或“露脑畸形”。
-
发生机制与病因:
- 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通常在受孕后第3-4周),是神经管前端(颅侧端)未能正常闭合的结果。
- 确切原因复杂,被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
- 叶酸缺乏:是最明确且可干预的风险因素。孕前及孕早期补充足量叶酸可显著降低发生风险。
- 遗传因素:有神经管缺陷家族史的夫妇,后代风险增加。
- 环境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丙戊酸)、糖尿病控制不佳、肥胖、高热等可能增加风险。
- 其他营养因素:维生素B12缺乏也可能相关。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产前诊断:是主要诊断途径。
- 超声检查:是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典型表现包括:颅骨穹窿缺失、大脑组织缺失或严重异常(常表现为“蛙眼”征或“米老鼠”征)、羊水过多(因胎儿无法吞咽羊水)。
- 母体血清甲胎蛋白筛查:通常在孕中期进行,无脑畸形会导致MSAFP水平显著升高。
- 羊水穿刺:可检测羊水中AFP和乙酰胆碱酯酶水平升高,进一步确认诊断。
- 出生后表现:胎儿多为死产或在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存活婴儿表现为颅顶部大面积组织缺失,暴露的脑组织呈紫红色、异常柔软,常伴有面部畸形(如额骨发育不全导致的“蛙样面容”)。
-
预后与处理:
- 致命性:无脑畸形是致死性畸形。几乎所有受累胎儿在宫内死亡或出生后不久死亡,无法存活。
- 产前咨询与管理:一旦确诊,医生会向父母详细解释病情、预后及可能的病因。父母面临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的艰难选择。若选择继续妊娠,需计划好分娩方式和出生后的关怀(以舒适护理为主)。
- 预防:强调孕前补充叶酸的重要性。建议所有育龄妇女在计划怀孕前至少1个月开始每日补充0.4毫克叶酸,高风险人群(如有NTD生育史、服用抗癫痫药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更高剂量(通常4毫克)。
关于术语“Anencephalia”:
- 在标准医学命名中,“Anencephaly”(无脑畸形)是更常用的英文术语。 “Anencephalia” 是其同义词或较少用的形式,但含义完全相同。
- 中文标准译名为“无脑畸形”,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参考资料(因未搜索到相关网页,以下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综述,引用来源为公认的医学教材、指南及机构出版物):
- 《妇产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详细描述了神经管缺陷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 《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阐述了无脑畸形的新生儿表现及预后。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官网 - 出生缺陷专题:提供全球出生缺陷流行病学数据及预防策略概述。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出生缺陷与发育障碍中心:提供无脑畸形的定义、风险因素、诊断及预防的详细信息。
- 中国《围受孕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指南》:明确叶酸补充在预防神经管缺陷(包括无脑畸形)中的作用和推荐方案。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医学名词:提供“无脑畸形”的标准中文译名依据。
网络扩展资料
anencephalia(无脑畸形)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神经管发育缺陷,其核心特征为胎儿大脑半球、颅骨穹窿及头皮的完全或部分缺失。以下是详细解释:
-
定义与病理特征
该病症表现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头端闭合失败,导致大脑半球、小脑等结构无法正常形成,常伴随颅骨缺损。患儿通常仅保留脑干等原始结构,无法维持生命,多数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
-
术语关联
- 形容词形式为anencephalic(无脑畸形的),用于描述相关症状或个体。
- 英文拼写变体包括anencephaly,两者在医学文献中常互换使用。
-
发音与词源
发音为/ˌænɛnsəˈfeɪliə/,词根源自希腊语"an-"(无)和"enkephalos"(脑),字面意为“无脑”。
该术语主要用于医学领域,常见于胚胎学、产前诊断相关研究。由于涉及严重先天畸形,临床讨论时需注意伦理敏感性。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