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ˈænəpest/
n. (美)抑抑扬格
Anapest: it's made up of two unstressed and one stressed syllables, with the two unstressed ones in front.
抑抑扬格:抑抑扬格由两个非重度音节和一个重读音节组成,两个非重度音节在前。
Anapest(抑抑扬格)是诗歌韵律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指一种特定的音步(metrical foot)类型。其核心特征如下:
音节结构与重音模式:一个 anapest 音步由三个音节组成,其重音模式为“轻轻重”(unstressed-unstressed-stressed)。即前两个音节是非重读音节,第三个音节是重读音节。
示例:单词 “understand” /ˌʌn.dərˈstænd/ 本身就是一个 anapest(un-der-STAND)。
词源与名称:该术语源自希腊语 “anapaistos”,意为 “反过来的”、“被击回的”。它被认为是与 “dactyl”(扬抑抑格,重轻轻)相对应的音步,因为两者的音节数量相同(三个),但重音模式相反(dactyl 是重轻轻)。
在诗歌中的应用:
“It was twelve by thevillageclock”
此句开头 “It was twelve” 就是一个 anapest(It-was-TWELVE)。
来源: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保罗·里维尔的骑行》,标准诗歌选集
与其他音步的区别:
相关概念定义参考:《普林斯顿诗歌与诗学百科全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视角:在语言学,特别是韵律音系学中,anapest 作为韵律模板用于分析语言中的节奏模式,研究重音在词汇和句子层面如何分布。
来源:Hayes, B. (1995). Metrical Stress Theory: Principles and Ca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总之,anapest 是构成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之一,以其独特的“轻轻重”模式,为诗行注入特定的韵律感和情感色彩。
Anapest(抑抑扬格)是英语诗歌中的一种音步(metrical foot),由两个短音节(或轻音节)后跟一个长音节(或重音节)构成,其节奏模式可表示为短—短—长(∪ ∪ —)。
定义与结构
Anapest是韵律学中的三音节音步,前两个音节轻快,第三个音节重读。例如单词“understand”(ˌʌn-dər-ˈstænd)就包含一个抑抑扬格结构。
词源与演变
该词源自希腊语ἀνάπαιστος(anápaistos),意为“回击的”,可能暗喻韵律的节奏感。但需注意,部分词源解释(如“pest”关联“击打”)因来源权威性较低,需谨慎参考。
应用场景
常见于英语诗歌或童谣,用于创造活泼、流畅的节奏。例如《圣诞前夜》的经典诗句:
Twas 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 and ALL through the HOUSE
其中“through the HOUSE”部分符合抑抑扬格。
对比其他韵律
与抑扬格(iamb,短—长,如“aRISE”)和扬抑格(trochee,长—短,如“FOOTball”)不同,anapest因三音节的重复性更易营造加速或欢快的效果。
若需进一步了解诗歌韵律的实例分析,可参考权威文学教材或语言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