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再洗礼
n.|rebaptism;再洗礼
Anabaptism(重洗派/再洗礼派)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一个激进基督教运动,其核心教义与实践显著区别于天主教、路德宗和加尔文宗等主流改革派别。该名称源于希腊语前缀 ana-(意为“再次”)和 baptismos(洗礼),直指其最具争议的实践——只承认成人自愿的洗礼,否定婴儿洗礼的有效性。
成人信徒洗礼(Believer's Baptism)
认为洗礼是个人在理解信仰后自愿与上帝立约的象征,而非婴儿出生时的仪式。因此,要求曾在婴儿时期受洗者成年后需“重新受洗”以表真信,此举被主流教会视为异端。
政教分离与和平主义
主张教会应独立于国家政权,反对政府干涉信仰;多数派系(如门诺派)坚持非暴力原则,拒绝服兵役或宣誓效忠世俗权力。
门徒生活的实践
强调严格遵循《圣经》教导,倡导简朴生活、财产共享、拒绝起誓,并建立紧密的信仰社区(Communal Discipline)以互相监督信仰实践。
重洗派因挑战婴儿洗礼的权威性及国家教会模式,被天主教和新教主流共同迫害。其倡导的宗教自由、良心自由及政教分离理念,成为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石。
来源参考:
Anabaptism(再洗礼派)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兴起的一个基督教激进派别,其核心教义与实践特点如下:
基本定义
该词源自古希腊语"ana-"(意为「再次」)和"baptizein"(意为「施洗」),字面意义为「重新洗礼」。不同于主流教会,再洗礼派认为婴儿洗礼无效,主张成年信徒在明确信仰后接受洗礼。
核心教义
历史背景
该运动始于1525年的瑞士苏黎世,主要领袖包括康拉德·格雷贝尔等人。由于拒绝效忠国家教会,数千名再洗礼派信徒遭到天主教和新教当局的迫害。
现代影响
当代门诺会、阿米什人等基督教团体均源自再洗礼派传统,仍保持和平主义、简朴生活等核心理念。
该词名词形式为Anabaptist(再洗礼派信徒),形容词形式为Anabaptistic。需注意该术语在16世纪常被主流教派用作贬称,现代学术界已采用更中立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