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hotericity是什么意思,amphotericity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两性;酸硷兼性
专业解析
amphotericity(两性性质) 是指某些物质同时具备酸性(acidic)和碱性(basic)双重化学性质的能力。这类物质被称为两性物质(amphoteric substances)。其核心特征在于它们既能与酸发生反应,也能与碱发生反应,具体表现取决于所处的化学环境(如溶液的pH值)。
详细解释:
-
酸碱反应的双重性:
- 表现为酸: 在碱性环境中,两性物质可以释放质子(H⁺),表现出酸的性质。例如,氢氧化铝在强碱中溶解生成偏铝酸盐:
$$ ce{Al(OH)3 + OH- -> Al(OH)4-} $$
- 表现为碱: 在酸性环境中,两性物质可以接受质子(H⁺),表现出碱的性质。例如,氢氧化铝在强酸中溶解生成铝盐:
$$ ce{Al(OH)3 + 3H+ -> Al^{3+} + 3H2O} $$
-
典型的两性物质:
- 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最常见的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附近的金属(如铝、锌、锡、铅、铬)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例如:
- 氧化锌(ZnO): 溶于酸生成锌盐(如 ZnCl₂),溶于强碱生成锌酸盐(如 Na₂ZnO₂)。
- 氢氧化铝(Al(OH)₃): 如上述反应所示。
- 氨基酸(Amino Acids): 生物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性物质。氨基酸分子中同时含有碱性的氨基(-NH₂,可接受H⁺)和酸性的羧基(-COOH,可释放H⁺)。这使得氨基酸在溶液中可以形成两性离子(zwitterion),并具有缓冲能力。
- 水(H₂O): 水是最常见的两性物质之一。它可以作为酸(与碱反应生成OH⁻): $ce{H2O + B- -> HB + OH-}$,也可以作为碱(与酸反应生成H₃O⁺): $ce{H2O + HA -> H3O+ + A-}$。
-
应用与意义:
- 化学分离与分析: 利用两性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性差异,可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如铝离子和锌离子的分离)。
- 材料科学: 两性氧化物在陶瓷、催化剂、颜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生物化学: 氨基酸的两性性质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如酶活性)的基础,也是维持生物体内pH稳定的关键(缓冲作用)。
- 制药与化工: 理解物质的两性性质对于药物设计、配方以及化工生产中的反应控制至关重要。
参考来源: 化学领域标准教材(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及权威机构(如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对两性性质的定义和实例阐述。
网络扩展资料
“Amphotericity”是化学术语,指物质同时表现出酸性(Acidic)和碱性(Basic)的双重性质,这类物质被称为两性物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Amphotericity(两性性质)来源于希腊语“amphoteroi”(两者),描述某些物质在不同环境中既可释放质子(表现为酸),也可接受质子(表现为碱)的特性。例如,水(H₂O)既是酸(电离为H⁺和OH⁻)也是碱(接受H⁺形成H₃O⁺)。
2.常见两性物质
- 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Al₂O₃)、氧化锌(ZnO),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反应示例(Al₂O₃):
$$
text{Al₂O₃ + 6HCl → 2AlCl₃ + 3H₂O}
$$
$$
text{Al₂O₃ + 2NaOH → 2NaAlO₂ + H₂O}
$$
- 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Al(OH)₃)、氢氧化锌(Zn(OH)₂),在酸或强碱中均可溶解。
3.化学意义
- 两性性质与物质的pH环境密切相关。例如,氨基酸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氨基质子化),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羧基去质子化),在等电点时呈中性。
4.应用领域
- 工业:两性表面活性剂用于洗涤剂(如烷基咪唑啉类化合物),兼具去污和乳化功能。
- 生物化学:蛋白质和酶的两性性质影响其结构和功能,如血红蛋白的氧结合能力依赖pH环境。
5.相关术语
- Amphoteric(形容词):描述具有两性的物质。
- Amphiprotic(两性质子性):强调物质既能给出也能接受质子,属于两性性质的一种表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化合物的两性反应机制,可参考化学教材或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