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英语单词大全

ambrotype是什么意思,ambrotype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输入单词

ambrotype英标

英:/''æmbrətaɪp/ 美:/'ˈæmbrəˌtaɪp/

常用词典

  • 玻璃干版照相法

  • 旧式照相

  • 例句

  • Aeronaut John Steiner inflates his hot air balloon at Erie, Pennsylvania, as seen in the oldest known photograph of an aircraft, a quarter-plate ambrotype taken in June 1857.

    气球驾驶员约翰·斯坦纳在宾夕法尼亚州伊利为自己的热气球充气。 图为最古老的飞行器照片,摄于1857年,采用的是四分之一感光底片旧式照相法。

  • 专业解析

    ambrotype(中文常译为玻璃版摄影法或安布罗法)是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早期摄影工艺。它通过在玻璃板上制作负像,再通过黑色背景(如黑绒布、黑漆或黑纸)衬托,使影像呈现为正像的独特摄影技术。

    其核心原理和特点如下:

    1. 制作过程:

      • 将洁净的玻璃板涂上含有碘化钾的火棉胶溶液,形成感光层。
      • 在感光层仍湿润时,将玻璃板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进行敏化,使其具有感光性。
      • 将敏化后的湿玻璃板装入相机进行曝光。
      • 曝光后,使用焦性没食子酸(Pyrogallic Acid)等显影剂进行显影,形成负像。
      • 经过定影、水洗和干燥后,负像制作完成。
    2. 呈现正像的关键:

      • 单独的玻璃负像本身看起来是灰暗、难以辨认的。
      • 通过在玻璃板背面衬上黑色背景(最常见的是涂刷一层黑漆,也有使用黑绒布或黑纸),光线无法穿透影像中密度较高的深色部分(即原场景的亮部),只能穿透密度较低的浅色部分(即原场景的暗部)。
      • 人眼观察时,不透光的深色部分显示为黑色背景的颜色(黑),透光的浅色部分则显示为亮白(或灰白),从而将原本的负像反转呈现为正像效果。
    3. 与达盖尔银版法(Daguerreotype)的区别:

      • ambrotype 的成本通常低于达盖尔银版法。
      • ambrotype 的影调通常较为柔和,不像达盖尔银版法那样具有金属质感和极高的清晰度。
      • ambrotype 的影像是附着在玻璃上的,相对脆弱,而达盖尔银版法的影像是附着在抛光的金属板上。
      • 达盖尔银版法影像是直接的正像,而 ambrotype 是通过负像加黑衬底形成的正像。
    4. 历史地位与影响:

      • ambrotype 由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彻(Frederick Scott Archer)在1851年发明的湿版火棉胶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美国摄影师詹姆斯·安布罗斯·卡廷(James Ambrose Cutting)在1854年获得了相关专利,其名字“Ambrotype”即来源于“Cutting”名字中的“Ambrose”部分。
      • 它在1850年代至1860年代初非常流行,特别是在美国,因其相对低廉的成本和制作相对简便(相比达盖尔银版法),成为当时中产阶级肖像摄影的重要形式。
      • 随着更廉价、更快速的锡版摄影法(Tintype)和名片格式摄影(Carte de visite)的出现,ambrotype 逐渐衰落。

    权威参考资料建议来源(因搜索结果未提供直接链接,建议查阅以下机构资源):

    网络扩展资料

    ambrotype 是一种19世纪中期的早期摄影工艺,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核心特征

    制作流程特点

    1. 片基材料:透明玻璃板涂布火棉胶感光层,与金属板为片基的Tintype工艺形成对比 。
    2. 显影技巧:需两次显影——首次显影形成负像基底,二次曝光后通过化学增厚处理获得可印相的正像 。
    3. 呈现方式:玻璃板本身呈负像,但叠加黑色背景后肉眼可见正像效果。

    历史应用
    主要用于1854-1860年代的肖像摄影,因玻璃易碎且制作繁琐,逐渐被更便携的Tintype(金属板)替代。现多见于博物馆收藏或古典摄影复原实践。

    发音提示
    英音:/ˈæmbrətaɪp/;美音:/ˈæmbrətaɪp/ 。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