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ɔːltəpiːs/ 美:/'ˈɔːltərpiːs/
复数 altarpieces
n. 祭坛的装饰品
The altarpiece should not be so gaudy.
祭坛的装饰品不应如此俗丽。
The intricate detail of a rococo altarpiece.
洛可可式圣坛背壁装饰画的复杂细节。
Titian worked on this altarpiece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from 1516 to 1518.
1516到1518年间,提香为这幅巨型祭坛装饰画工作了至少两年。
Titian worked on this huge altarpiece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from 1516 to 1518.
1516到1518年间,提香为这幅巨型祭坛装饰画工作了至少两年。
In 1585, Annibale completed an altarpiece of the Baptism of Christ for the church of San Gregorio in Bologna.
1585年,Annibale圣格雷戈·里奥在博洛尼亚教会完成基督的洗礼的祭坛。
"altarpiece"(祭坛画/祭坛屏)是基督教教堂中位于祭坛后方的装饰性艺术作品,通常由绘画、雕塑或综合材料构成,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神学表达。该词源自拉丁语"altare"(祭坛)和法语"retable"(后方台架)的组合演变。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祭坛画最早出现于9世纪拜占庭教堂,13世纪后在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形成双层结构(predella与主画面),文艺复兴时期达到艺术巅峰。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研究指出,其常见类型包括:
牛津艺术在线强调,这类作品兼具神学叙事与视觉教化功能,例如意大利画家乔托在帕多瓦斯克罗维尼礼拜堂的作品,通过透视技法将圣经故事空间化。现代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认为,祭坛画的黄金分割构图象征了中世纪"神性秩序"的视觉表达。
Altarpiece(祭坛装饰)是基督教教堂中常见的宗教艺术形式,指位于祭坛上方或后方的装饰性结构,通常为绘画、雕刻或组合艺术。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Altarpiece是教堂祭坛后方或上方的装饰屏风,多为绘画或浮雕作品。其功能既包含宗教仪式辅助,也承载艺术表达,常见于天主教堂和部分基督教派教堂。
词源与发音
艺术形式
历史演变
起源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达到艺术高峰。例如安尼巴莱·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85年创作的《基督受洗》祭坛画,展现了该时期对光影和人体结构的突破性表现。
相关术语
同义词包括 reredos(祭坛后屏),复数形式为 altarpieces。现代语境中,该词也可引申为具有庄严感的装饰性艺术作品。
注:如需了解具体艺术品的完整信息,可参考和中的艺术史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