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f Hitler是什么意思,Adolf Hitler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阿道夫希特勒(纳粹领袖)
例句
But young Adolf Hitler was rejected. What we see in the prologue of “Mein Kampf”, a disturbing feature film directed by Urs Odermatt, is an utterly desperate and skinny young man in shabby clothes.
我们在由Urs Odermatt导演,一部令人困惑不安的传记片《我的奋斗》序言所看到的,是个彻底绝望 瘦的皮包骨 又衣衫滥缕的年轻人。
专业解析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是德国政治人物,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兼任国家元首(元首兼帝国总理)。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主要发动者,也是系统性迫害与屠杀约600万犹太人及其他少数族群的“最终解决方案”(即犹太人大屠杀)的核心策划者。
1.身份与政治生涯
- 纳粹党领袖:希特勒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主席,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及反共产主义思想,通过煽动性演说和宣传扩大影响力(来源:大屠杀百科全书,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
- 德国独裁者:1933年通过合法选举成为总理后,利用“国会纵火案”等事件逐步废除民主制度,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1934年总统兴登堡去世后集元首与总理职权于一身(来源:《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著)。
2.意识形态与政策
- 种族主义与反犹政策: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提出“雅利安人优越论”,将犹太人视为“劣等种族”和德国困境的根源。执政后颁布《纽伦堡法案》剥夺犹太人公民权,最终升级为集中营大规模屠杀(来源:犹太虚拟图书馆)。
- 扩张主义与战争:主张“生存空间”理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入侵波兰引发二战。其军事策略导致欧洲战场数千万军民伤亡(来源:德国历史博物馆档案)。
3.历史评价与结局
- 战争罪行与审判: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将希特勒及其政权核心定为“反人类罪”策划者。因1945年苏军攻入柏林时自杀,未接受审判(来源:纽伦堡审判档案,国际军事法庭)。
- 历史教训:希特勒的统治被视为极端意识形态、独裁与种族灭绝的警示案例,战后德国确立“永不重演”原则并立法禁止纳粹思想传播(来源: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资料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其名字含义及历史背景如下:
1.基本身份
- 全名与生卒: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后成为德国政治领袖。
- 名字含义:名字“Adolf”源于古德语,意为“高贵的狼”(提到“Adolphus的异体”)。
2.历史角色
- 政治地位:曾任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
- 思想主张: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主张通过扩张日耳曼人生存空间实现种族优越性,并策划了纳粹大屠杀。
3.其他关键信息
- 死亡: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地堡自杀,标志着纳粹德国的覆灭。
- 争议性:其政策导致数千万人死亡,被普遍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独裁者之一。
参考资料说明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历史资料(如、5),部分细节参考了其他来源(如名字含义、政治主张)。若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百科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