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ˌæbnɪˈɡeɪʃn/ 美:/'ˌæbnɪˈɡeɪʃn/
放弃
GRE
n. 拒绝;放弃;克制
They believe it is the duty of women to live for others in complete abnegation of themselves.
她们认为 完全放弃自我为他人而活是女性的义务
They discussed the abnegation of God.
他们讨论否认上帝。
But in other troubled European economies, abnegation is less evident.
但是在其它陷入困境的欧洲国家却鲜有自我克制的案例。
Men with that capacity for self abnegation do not reach a Presidency.
具有那样自我克制能力的人根本当不了总统。
Men with that capacity for self- abnegation do not reach a Presidency .
具有那样自我克制能力的人根本当不了总统。
Men with that capacity for self - abnegation do not reach a Presidency.
具有那样自我克制能力的人根本当不了总统。
n.|rejection/refusal/restraint;拒绝;放弃;克制
Abnegation(中文译作“克己”或“自我否定”)是一个源自拉丁语 abnegatio 的词汇,由 ab-(意为“远离”)和 negare(意为“拒绝”)构成,字面含义为“主动拒绝或放弃”。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以下核心意义:
哲学与伦理学
在伦理学中,abnegation 指个体为遵循道德准则或实现更高目标而克制自身欲望的行为。例如,伊曼努尔·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强调理性对欲望的克制,可视为一种道德层面的自我否定(来源: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宗教语境
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传统中,abnegation 常与禁欲主义关联。例如,《圣经·马太福音》16:24 提到“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这里的“舍己”即对应自我否定的实践(来源:Bible Gateway)。
心理学与社会学
现代心理学将abnegation视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为过度压抑个人需求以迎合他人或社会期待。研究表明,长期自我否定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需平衡利他与自爱(来源: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文学与流行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abnegation 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维罗妮卡·罗斯的小说《分歧者》中,“克己派”(Abnegation)代表以无私服务社会为宗旨的群体,凸显集体主义与个人牺牲的冲突(来源:Britannica)。
“abnegation” 是一个名词,主要含义为自我否定 或克己,强调主动放弃个人欲望、利益或需求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指通过意志力拒绝或抑制自身欲望、情感或需求,常与宗教、哲学或道德层面的牺牲精神相关。例如:
The monk's life was marked by abnegation of worldly pleasures.(僧侣的生活以摒弃世俗享乐为特征。)
延伸用法:也可表示对权力、责任的推卸,如:
The politician's abnega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gered the public.(政客推卸责任的行为激怒了公众。)
若需更权威的例句或历史用法,建议查阅《牛津英语词典》或语料库(如COCA)。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