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趙岐 《三輔決錄》卷一:“ 韓康 ,字 伯休 , 京兆 霸陵 人也。常遊名山,采藥賣於 長安 市中,口不二價者三十餘年。時有女子買藥於 康 ,怒 康 守價,乃曰:‘公是 韓伯休 邪,乃不二價乎?’ 康 歎曰:‘我欲避名,今區區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遂遯入 霸陵山 中,博士公車連徵不至。”事亦見《後漢書·逸民傳·韓康》。後遂以“韓康”借指隱逸高士。亦泛指采藥、賣藥者。 南朝 陳 徐陵 《長安道》詩:“ 韓康 賣良藥, 董偃 鬻明珠。”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詩:“ 韓康 雖復在人間, 王霸 終思隱巖竇。” 唐 白居易 《酬夢得貧居詠懷見贈》:“病添 莊舄 吟聲苦,貧欠 韓康 藥債多。” 清 顧炎武 《贈邬處士繼思》詩:“市中問 韓康 ,藥肆在何許。”
韓康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專名,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一、曆史人物特指 韓康是東漢時期著名隱士,字伯休,以“賣藥不二價”的典故聞名于世。《後漢書·逸民傳》記載其避名遁世的事迹:因賣藥三十餘年堅持明碼标價,被女子識破身份後,遂隱入霸陵山中[來源1]。後世常用“韓康”借指隱逸高士,如白居易詩雲“伯夷古賢人,韓亦彼剛者”,蘇轼詞作“不如學養生,一氣服咽韓伯休”均用此典[來源2]。
二、姓名組合釋義 作為漢語姓氏組合,“韓”屬常見姓氏,源出春秋晉國;“康”表安康之意。《說文解字》釋“康”為“谷皮也”,後引申出健康、安樂等義[來源3]。二字組合符合漢姓單字名的傳統結構,兼具音韻美感與吉祥寓意。
該詞條的釋義參考了《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等權威典籍[來源4],相關典故在《太平禦覽》《藝文類聚》等類書中均有收錄[來源5]。
“韓康”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引申來理解:
韓康是東漢時期著名隱士,字伯休,京兆霸陵人。據《後漢書·逸民傳》和《三輔決錄》記載:
建議結合《後漢書》或《高士傳》進一步了解人物細節。
柏谷頒冰半拉架邊鋪璧謝骖駕差度抄總兒充擴出航楚津大雪山脈點畫地球儀東儲方根伏獵脯田挂冠歸去扢扠宏長懷隱呼瓝堅蒼金銀花就餐俊鹘看戲樂婦淚如雨下良幹梁苑麗姿砻坊鸾旂馬走媒孼沒三沒四迷道民業目空四海囓氈撇號氣合窮澤數粒說不盡殊緻隨逮俗僧素姓天牎調和鼎鼐體貳通顯晩晌五牛圖汙俗銷慝洗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