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汗巾的意思、汗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汗巾的解釋

(1).擦汗用的手巾;手帕。 唐 白居易 《贈韋處士六年夏大熱旱》詩:“汗巾束頭鬢,羶食熏襟抱。”《西遊記》第二六回:“我們走脫了,被他趕上,把我們就當汗巾兒一般,一袖子都籠了去。”《儒林外史》第五四回:“ 聘娘 又拿汗巾替四老爺拂了頭巾。” ********* 《采石矶》:“她又叫他回去,把一條當時流行的淡黃綢的汗巾送給了他。”

(2).腰帶。《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袖中帶得有白綾汗巾一條,約有五尺多長,取出劈半扯開,奉與 美娘 裹腳,親手與他拭淚。”《紅樓夢》第二八回:“撩衣将繫小衣兒的一條大紅汗巾子解下來,送給 寶玉 。”《兒女英雄傳》第六回:“上身穿一件大紅縐綢箭袖小襖;腰間繫一條大紅縐綢重穗子汗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汗巾,漢語詞彙,指用于擦拭汗水的小塊織物。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演變及文化内涵角度詳細說明:


一、基礎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隨身攜帶、用于擦汗的手帕或布巾。現代多指吸水性較強的棉質、紗質小方巾。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518頁。

  2. 詞性擴展

    • 名詞:擦拭汗液的紡織品(例:戲曲演員常用汗巾壓住鬓發)。
    • 古義:可指束腰的腰帶(明清小說中常見),如《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提及“汗巾子”。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卷5第1123頁。


二、曆史演變與文化内涵

  1. 材質變遷

    古代汗巾多為葛布、麻織物;明清時期絲綢汗巾成為身份象征;現代以棉、竹纖維為主,注重吸濕功能。

  2. 社會符號意義

    • 明清時期:汗巾作為定情信物(《金瓶梅》中潘金蓮贈西門慶汗巾)。
    • 戲曲道具:京劇、昆曲中汗巾象征人物身份(如《拾玉镯》中孫玉姣甩汗巾示嬌羞)。

      來源:《中國服飾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87頁。

  3. 文學意象延伸

    “汗巾”常與“淚帕”并提,喻人生悲歡(例:清代彈詞《天雨花》“汗巾拭淚痕”),暗含情感載體功能。


三、現代應用場景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明确标注:“汗巾,擦汗用的薄巾,古時也指腰帶。”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收錄“汗巾”詞條,引《醒世恒言》證其束腰功能。


文化注:“汗青”與“汗巾”雖同源“汗”字(指書寫前烘烤竹簡的工序),但語義分化後,“汗巾”始終聚焦人體汗液關聯,未脫離實用器物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汗巾是一種具有多重用途的織物制品,其含義和用法隨時代演變而有所不同:

一、基本定義

汗巾主要指擦汗用的手帕或腰帶,材質多為吸水性強的棉、紗布等。古代與現代的用途差異較大:


二、曆史用途

  1. 擦汗手帕
    唐代已有記載,如白居易詩中提及“汗巾束頭鬓”,《儒林外史》描述用汗巾拂頭巾,可見其日常擦汗功能。
  2. 腰帶裝飾
    長形汗巾常系于腰間,兼具實用與裝飾性。《紅樓夢》《醒世恒言》等古典文學中多次提到汗巾作為腰帶或定情信物。

三、現代應用

  1. 兒童護理
    幼兒園中用于吸收背部汗液,防止感冒,午睡時墊于枕頭保持幹爽。
  2. 運動與日常
    成人運動時擦汗,或作為裝飾品系于手腕、腰間,材質更注重透氣性。

四、材質與設計

通過不同時期文獻和實際案例可見,汗巾的功能從生活實用品逐漸擴展至兼具健康護理與時尚裝飾的多元用途。

别人正在浏覽...

挨也碧鵶犀步漏滄浪叟澄澈楮券搭班子德谟克拉西東籬樂府二郎腿方寸萬重返祖現象氛厲粉線福庇歌舟跪爐衮衮諸公厈厈鴻哲候拜歡交花銷呼唱回定夥煩講親餞禦家物進擣景況敬虔九流人物極野機韻空帷坤軸龍爪蔥論究念戀平劇峭漢青白夫青菰輕玩啓塗欺枉熱室賞際沈缗手燭輸輸訟牍土均頑讒無塵衣五虎誣上悟言哮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