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皓的意思、漢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皓的解釋

指 漢 初 商山 四隱士 東園公 、 绮裡季 、 夏黃公 、 甪裡先生 。四人須眉皆白,故稱四皓。 高祖 召,不應。後 高祖 欲廢太子, 呂後 用 留侯 計,迎此四人,使輔太子。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幸不到風塵,似 漢 皓能逃 漢 , 秦 娥解避 秦 。”參見“ 商山四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皓(hàn hào)是漢語中對西漢初年四位著名隱士的合稱,亦稱"商山四皓"。該詞由"漢"(朝代名)與"皓"(白首老人)組合而成,特指秦漢之際隱居商山(今陝西商洛境内)、後受太子劉盈禮遇的四位賢者。

根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漢高祖劉邦曾多次征召這四位年逾八十的隱士未果,後因張良獻策,呂後派太子劉盈"卑辭安車"相迎,最終四老出山輔佐太子穩固儲位。四皓具體指:

  1. 東園公(唐秉)
  2. 夏黃公(崔廣)
  3. 绮裡季(吳實)
  4. 甪裡先生(周術)

該典故在《漢書·張良傳》《高士傳》等典籍中均有記載,成為古代士人"隱以待時"的典型範例。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引《陳留志》詳述四人籍貫與名號演變,證實其曆史真實性。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明确标注其典源及人物構成。

網絡擴展解釋

“漢皓”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典故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詞義解析
    指漢初隱居在商山的四位隱士:東園公、绮裡季、夏黃公、甪裡先生。因四人須眉皆白,故合稱“四皓”(“皓”即白首之意)。

  2. 曆史背景
    漢高祖劉邦曾多次征召四人出仕,但均被拒絕。後來劉邦欲廢太子劉盈(即後來的漢惠帝),呂後采納張良(封留侯)的計策,禮聘四人出山輔佐太子。四皓的威望使劉邦放棄廢太子之念,最終鞏固了劉盈的地位。

  3. 典故出處
    該典故最早見于《史記·留侯世家》,後世文學作品如明代屠隆的《綵毫記·汾陽報恩》中也有引用(如“幸不到風塵,似漢皓能逃漢”), 常被用來比喻德高望重、具有政治影響力的隱士。

  4. 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漢皓”可引申為兩類象征:

    • 高潔隱士的代表(因四人拒絕帝王征召);
    • 政治智慧與影響力的體現(因四人最終改變了劉邦的決策)。

别人正在浏覽...

阪岸八字打開别白猜意襜如闡擇朝晡稱與瞋沮車挽電射點頭哈腰疊迹丁翁洞豁斷清法本匪服廢然而返剛介感激鲠論購辦館真龜鱗還睇鶴發雞皮皇颉矯假極樂天筋節酒肉朋友救生鐻耳科泛空名告身寬沖麗密砻斫祿祚梅潤萌兆難分難解疲苦普碌碌遣發绮缟傾滅湫陋榷慮曲勸髯參桑條韋世談樹威庶兄弟踏道調攝同案犯下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