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濁言清的意思、行濁言清的詳細解釋
行濁言清的解釋
清:清高;濁:渾濁,指低下。說的是清白好話,十的是污濁壞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詞語分解
- 行的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裡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迩。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箧。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 清的解釋 清 ī 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濁”相對: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舊時指負有名望,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
網絡擴展解釋
“行濁言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íng zhuó yán qīng,其核心含義是行為污濁而言語清高,形容人言行不一、表裡相悖。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
- 整體含義:表面上說高尚的話,實際做卑劣的事,體現虛僞與矛盾。
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唐代李虛中的《命書》卷中:“言輕行濁,執不通變。”。
- 文學用例:元代喬孟符《揚州夢》第四折提到:“杜牧之難折證,掉僧孺不志誠,都一般行濁言清。”。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批評言行不一的行為。
- 適用場景:描述虛僞之人,如政客、僞君子等。
- 示例:
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口蜜腹劍、表裡不一。
- 反義詞:言行一緻、表裡如一。
拓展注意
- 易混淆詞:與“言清行濁”同義,僅詞序不同。
- 多音字提示:“行”在成語中讀作xíng(行為),而非其他讀音(如 háng)。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如、6、7)。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行濁言清
《行濁言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行為要正派,言辭要清晰明了。它由“行濁”和“言清”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行”字的部首是“行”。它由3個筆劃組成。
“濁”字的部首是“水”。它由7個筆劃組成。
“言”字的部首是“言”。它由7個筆劃組成。
“清”字的部首是“水”。它由8個筆劃組成。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陽貨第四》這篇經典著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後來被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中,成為大衆傳播的俗語。表示要求人們的言行正派清晰。
繁體:
在繁體字中,“行濁言清”這個成語的寫法是“行濁言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是“行濁言清”這個成語的字形大部分沒有發生變化,仍然是類似的形狀。
例句:
他言辭清晰明了,行為正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組詞:
行為、行動、言辭、清晰、明了。
近義詞:
言行正派、言聽計從、言行一緻。
反義詞:
行濁言不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