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藏用舍的意思、行藏用舍的詳細解釋
行藏用舍的解釋
行:做,實行。藏;退隱。用:任用。舍:不用。
詞語分解
- 行藏的解釋 指出處或行止。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蹤迹和底細等數問其行藏。;;《元史;楊奂傳》詳細解釋.指出處或行止。語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晉 潘嶽 《西征賦》:“ 孔 隨時以行藏, 蘧 與
- 用舍的解釋 見“ 用舍 ”。亦作“ 用捨 ”。.取舍。《晉書·範弘之傳》:“ 比幹 處三仁之中, 箕子 為名賢之首,後人用捨,參差不同。”《舊唐書·顔真卿傳》:“ 真卿 請皇帝先謁王陵九廟而後還宮。宰相 元載 謂
網絡擴展解釋
“行藏用舍”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分解:
- 行:指行動、出仕,即參與社會事務;
- 藏:指退隱、收斂,即遠離世俗;
- 用:被任用、受重視;
- 舍:不被任用、遭棄置。
整體意為“被任用則積極作為,不被任用則退隱自守”。
二、出處與背景
- 源自《論語·述而》中孔子對顔淵的評價:“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 體現了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哲學,強調順應時勢的智慧。
三、深層内涵
- 儒家價值觀:主張個人進退應與時代需求相契合,不執着于功名,保持豁達心态。
- 文學化用:如辛棄疾在《水龍吟·題瓢泉》中寫道“樂天知命,古來誰會,行藏用舍”,借以表達對仕途起伏的坦然。
四、相關辨析
- 詞序差異:該成語也作“用舍行藏”(如),兩者含義相同,僅語序不同。
- 近義表達:類似成語包括“與世沉浮”“隨遇而安”等,均強調靈活應對境遇變化。
五、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描述對仕途、機遇的淡泊态度,或評價曆史人物的進退選擇。
這一成語濃縮了中國傳統士大夫的處世智慧,至今仍被用來倡導在順逆境中保持平衡心态的價值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行藏用舍
行藏用舍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意思是“行動、隱藏、使用和舍棄”。它由四個不同的字組成,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和讀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行(行走):走的方向。部首是彳,總共有6個筆畫。
藏(隱藏):隱藏,保留。部首是艹,總共有10個筆畫。
用(使用):使用,利用。部首是用,總共有5個筆畫。
舍(舍棄):放棄,抛棄。部首是舌,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行藏用舍是古代漢字的組合,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傳統的繁體書寫中,行、藏、用和舍這四個字仍然保留原來的形狀和筆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行、藏、用和舍這四個字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它們的形狀和現代漢字寫法類似,隻是在細節上有些許差異。古代漢字的字形更加古樸且繁複,給人一種古老而莊重的感覺。
例句
1. 他在行動中行藏用舍,謹慎地處理每個細節。
2. 我們需要學會行藏用舍,才能在這個競争激烈的社會中立足。
3. 不要輕易舍棄自己的努力成果,行藏用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組詞
行為、藏匿、使用、舍得
近義詞
行為、運動、使用、抛棄
反義詞
靜止、暴露、禁用、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