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蓋的意思、函蓋的詳細解釋
函蓋的解釋
包含;概括。 清 梁章鉅 《浪迹續談·東西》:“世俗通行之語但舉東西,而不言南北者,東謂我儒之教,即 孔子 之東家某;西即彼教,謂西方之聖人;舉此二端,足以函蓋一切矣。”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三劄》:“《虞書》文還是古詩言語的藝術之孑遺,不足以函蓋近代文字的藝術。”
詞語分解
- 函的解釋 函 á 匣,盒子:石函。劍函。 套子,引申為量詞:書函。信一函(信一封)。 信件:函件。公函。來函。 包含,容納:函夏(“夏”,指中國;“函夏”即包括整個中國)。巨蚌函珠。 铠甲:函人(制甲的人)。
- 蓋的解釋 蓋 (蓋) à 有遮蔽作用的東西:蓋子。鍋蓋。瓶蓋。膝蓋。天靈蓋。 傘:雨蓋。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蓋。遮蓋。掩蓋。蓋澆飯。 壓倒,超過:蓋世無雙。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這本書真叫蓋! 用印,打上:蓋
網絡擴展解釋
“函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函蓋”由“函”和“蓋”組成:
- 函:原指封套、盒子,引申為容納、包含之意;
- 蓋:指封皮或覆蓋物,象征遮蔽、包容的作用。
組合後表示“全面包含”或“概括”,強調事物被完整覆蓋的狀态。
二、用法與實例
- 文學語境:常用于描述抽象概念的包容性。例如清代梁章鉅在《浪迹續談》中寫道:“舉此二端,足以函蓋一切矣”,指通過兩點概括整體。
- 現代應用:郭沫若曾用“不足以函蓋近代文字的藝術”表達傳統文體的局限性。
三、與“涵蓋”的差異
- 函蓋:側重“容納”的物理意象,強調事物被裝入容器般的包含關系。
- 涵蓋:更強調範圍廣、容量大,且可引申出“浸漬”“蘊涵”等與水相關的抽象含義。
四、總結
“函蓋”多用于書面語,適合表達邏輯或結構上的全面包容,而“涵蓋”使用場景更廣泛,尤其在強調廣度時。例如學術論文中若需突出嚴密性,可優先選擇“函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函蓋
函蓋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其拼音為hán gài。
部首:凵、冖
筆畫:9畫
來源:函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函是指函套,蓋是指封面。古代書信往往使用函套封裝,然後在封面蓋上印章,以顯示封信的重要性。因此,函蓋也可以引申為封裝或封面的意思。
繁體:函蓋
古時候漢字寫法:凾蓋
例句:我正在函蓋一本書籍,以便寄送給你。
組詞:函件、函電、函報、蓋章、封面
近義詞:套裝、包裝、封套
反義詞:公開、揭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