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漢 代史籍。
“漢牍”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漢牍(拼音:hàn dú)指漢代史籍,即記錄漢代曆史、文化的文獻資料。該詞由“漢”與“牍”組合而成:
“漢牍”強調漢代的曆史文獻載體及其文化價值,是研究漢代曆史的重要切入點。如需更詳細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等工具書對“牍”的解析。
《漢牍》一詞指的是漢代以前的曆史文獻,主要是指刻在竹木牍闆上的文字記錄。這些漢牍通過刻寫和保存,傳承了古代文化、曆史和社會的重要信息。
漢字“漢”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為“水”,筆畫數為3。漢字“牍”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為“牛”,筆畫數為7。
漢字“漢”指代漢族,是中國最大的民族之一。漢字“牍”表示刻寫在竹木牍闆上的文字。所以,“漢牍”一詞是漢族文化和古代刻闆文獻相結合的産物。
《漢牍》一詞的繁體字為「漢牘」。
古代漢字的寫法在不同時期發生了許多變化。在漢代以前,漢字的書寫以篆書為主,篆書是古代印章上的字體,形狀筆畫剛勁、方正。而漢代以後,隸書成為正式的書寫字體,其特點是筆畫縱橫交錯、疾速書寫。這些不同的字體都有着各自的韻味和美感。
1. 考古學家通過破譯漢牍,揭示了古代社會的許多秘密。
2. 這些漢牍是我們了解曆史的重要資源。
漢牍院、牍狀、牍劄、典牍
竹簡、篆書、古字
新字、電子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