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産物的賦稅。《漢書·食貨志上》:“時大司農中丞 耿壽昌 以善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從其計。”《漢書·食貨志上》:“故禦史屬 徐宮 家在 東萊 ,言往年加海租,魚不出。”
“海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海産物的賦稅,主要指對海洋資源(如魚類、鹽等)征收的稅項。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賦稅制度,可參考《漢書》等古籍或權威曆史文獻。
《海租》是一個詞語,其指的是通過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産生的租金。海租是指沿海國家向外國開發者或者企業收取的在海洋上開展經濟活動所形成的租金。
《海租》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氵”和“穴”兩個部首,其中“氵”作為水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穴”是地洞的意思。此外,根據《新華字典》,《海租》一詞的筆畫數為10畫。
《海租》一詞的來源較早,最早見于《史記·平準書》,用以描述秦代收取的漁業稅,後來擴展為收取與海洋開發有關的各種租金。在繁體字中,有時會将《海租》用作「海育」來表示。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古時寫《海租》的時候将其寫作「海租」。隨着時代的推移和文字的演變,現代漢字中的寫法為《海租》。
以下是一些使用《海租》一詞的例句:
1. 國家通過收取海租來管理和保護海洋資源。
2. 租賃公司從外國企業獲得了海洋石油開發的海租。
3. 這些海租的收入将被用于改善沿海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與《海租》相關的其他詞語有:
1. 海域租賃
2. 海洋資源開發租金
3. 海洋稅務管理
4. 海上合作租賃
近義詞:
1. 海洋使用費
2. 海洋開發費用
3. 海洋資源費
反義詞:
1. 海洋資源收益
2. 海洋資源利潤
3. 海洋開發收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