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戲劇名詞。指劇中屬于官員一類的人物。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院本名目》:“國朝院本、雜劇,始釐而二之。院本則五人:一曰副浄,古謂之參軍。一曰副末,古謂之蒼鶻。鶻能擊禽鳥,末可打副浄,故雲。一曰引戲。一曰末泥。一曰孤裝。又謂之五花爨弄。”
(2).簡單的行裝。 清 錢謙益 《夜泊浒墅關即寄董太仆崇相》詩之一:“ 滸墅關 前薄暮過,孤裝窮客免譏訶。”
“孤裝”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ū zhuāng,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元雜劇、院本中代表官員一類的人物。根據明代陶宗儀《辍耕錄·院本名目》記載,古代戲劇(如院本、雜劇)中,“孤裝”是五種固定角色之一,常與“副淨”“副末”等搭配表演,屬于官員的典型形象。例如:“五花爨弄”即由五類角色(包括孤裝)組成。
形容輕便、少量的隨身行李。例如清代詩人錢謙益在《夜泊浒墅關即寄董太仆崇相》中寫道:“孤裝窮客免譏訶”,此處“孤裝”指攜帶簡單行裝的旅人,凸顯清貧或獨自出行的狀态。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詞義,若涉及學術研究,可參考《辍耕錄》等原始文獻。
《孤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獨自孤立地站着、穿着或裝扮。主要形容一個人與周圍環境脫離、獨立、孤單。
《孤裝》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亻”(人字旁),右邊是“衣”(衣服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孤裝》的來源較為複雜,其在現代漢字中作為一個詞語出現并沒有明确的文字來源,隻能通過對其組合部首的意義進行推測。
《孤裝》的繁體字為「孤裝」。
根據研究,古代漢字中沒有找到《孤裝》這個具體詞語的寫法。
1. 小明孤裝獨立地站在人群中,顯得有些孤獨。
2. 她選擇了一身華麗的孤裝,以此來彰顯她與衆不同的個性。
1. 孤獨 - 形容一個人獨自處于孤立的狀态。
2. 獨立 - 表示一個人不依賴他人,自主自立的狀态。
3. 穿着 - 描述一個人身上所穿的衣物。
獨自、單獨、獨立、獨一無二
衆裝、成群、伴裝、合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