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瞽直的意思、瞽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瞽直的解釋

剛正,戆直。《隋書·李文博傳》:“其瞽直疾惡,不知忌諱,皆此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瞽直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瞽”與“直”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原始義及引申義綜合分析:

  1. 基本釋義

    “瞽”本指盲人(特指無目珠的盲者),引申為昏昧不明、缺乏見識;

    “直”意為正直、坦率。

    合稱“瞽直”指表面看似愚鈍昏昧,實則内秉正直品性,形容人外拙内慧、不露鋒芒而堅守道義的特質。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字源與詞義演變

    • 瞽:甲骨文象形為“目”上有障礙物,表示失明。周代設“瞽矇”官職,由盲人擔任樂師,後衍生“昏聩”“不明事理”之義(如《尚書·胤征》"瞽奏鼓")。
    • 直:甲骨文象目光直視,本義為不彎曲,後擴展為公正、剛正(如《荀子·修身》"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瞽直”一詞多見于先秦文獻,強調内在正直與外在樸拙的統一,屬儒家推崇的君子品格。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3. 文獻用例與權威佐證

    雖“瞽直”作為固定詞組用例較少,但其概念散見于典籍:

    《論語·衛靈公》載:“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史魚以“直”聞名,其耿介如箭矢的品格,恰與“瞽直”中剛直内核呼應。

    來源:《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

“瞽直”是對内在正直而外顯樸拙之人的描述,蘊含中國傳統哲學中“大智若愚”“和光同塵”的處世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瞽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ǔ zhí,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性格剛正不阿、耿直憨厚,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1. 詞義解析

    • 瞽:本義指盲人,引申為“缺乏見識”或“不達事理”。但在“瞽直”中,結合語境更偏向“直率而不圓滑”的意味。
    • 直:指不彎曲、公正坦率,如“耿直”“正直”。兩字組合後,強調性格中的剛強與率真。
  2. 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隋書·李文博傳》中:“其瞽直疾惡,不知忌諱,皆此類也。” 此句描述李文博因正直而直言不諱,甚至不顧及他人忌諱,體現了“瞽直”包含的堅持原則但略顯固執的特點。

  3. 使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形容人物性格的耿介剛正,帶有一定古雅色彩,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注意:“瞽直”的權威釋義主要來自古籍,實際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如可能隱含“過于憨直”的意味)。

别人正在浏覽...

搬動膑腳博施裁切蠶蟻朝物赪卵宸翰癡肉脔蟲孼丹溜掉向底麗頓廢躲年方計反其道而行之福會庚癸諾購銷黑冊子洪量弘文館黃骢少年黃守瓜會子家姊急件矜貸金絡頭錦書領港眬瞳籙籍眉眼傳情凝翫懦退破柴都頗颣愆阙箧匮憩流契讬全場铨品肉包子打狗潤屋潤身商确鼠虎蕣顔四分五剖厮耨天理昭彰填漆透爽頽散文昌無風不起浪香象絶流謝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