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先 秦 漢語音韻。 東漢 時 鄭玄 言古今音異。 北周 沉重 作《毛詩音義》,書佚,僅見于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詩·邶風下》。 宋 吳棫 發明葉韻之說, 元 戴侗 、 明 焦竑 陳第 等人力辨其非。 宋 鄭庠 辨析古韻為六部,嗣後研究不斷深入,分部日趨精密。如 章炳麟 分古韻為二十三部, 黃侃 分為二十八部。 王力 考定《詩經》時代古韻為二十九部,《楚辭》時代為三十部。參閱 王力 《漢語音韻學》和《音韻學初步》。
(2).泛指古漢語(上古、中古)音韻。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今韻,有古韻。如 退之 ‘此日足可惜’詩,用古韻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考索·古韻》:“今所用韻與《唐韻》不同,以今音葉 唐 詩者悮矣。而昧於學者,以《唐韻》葉三百篇尤悮。要知古今言語各殊,聲音遞變, 漢 魏 以還,已不同於《詩》《騷》,況 唐 宋 乎?且一方有一方之音,豈能以今韻葉古韻乎?”
“古韻”一詞主要有以下幾層含義:
指古代漢語的音韻體系,尤其以先秦兩漢時期的詩歌韻文(如《詩經》)為核心研究對象。東漢學者鄭玄最早提出“古今音異”的觀點,北周時期的研究進一步推動了古韻的考證。
聲調劃分
古韻包含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入聲字發音短促(如“一、六、七”等),而現代漢語中入聲已消失。
研究材料
主要基于《詩經》的押韻規律,以及《說文解字》的諧聲偏旁分析,結合先秦兩漢的韻文、異文通假等資料。
廣義上可泛指古代文化藝術形式,如詩詞、音樂等體現的韻律美感。例如古琴曲、傳統詩詞的節奏感,均被稱為“古韻”,承載着曆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常用于形容具有傳統美感的藝術或設計,如古風音樂、仿古建築等,強調曆史厚重感與審美意蘊的結合。
《古韻》這個詞指的是具有古代的風韻和韻味的事物或者文學藝術作品。在古代文化中,古韻常常被用來形容那些帶有古典美感、有着曆史底蘊的事物。
《古韻》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韋(韋)”和“音”,其中“韋(韋)”為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與衣服有關;“音”為獨體,表示與聲音有關。《古韻》的總筆畫數為16。
《古韻》一詞源自古代文學作品,用來形容古代優美的韻味和文化。在繁體字中,古韻的寫法為「古韻」。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與現代漢字有所差異。古時候寫作“古韻”的字形可能不同于現代的寫法,因為在語言和書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變化和演變。
1. 這部古書以其獨特的古韻吸引了無數讀者。
2. 這個古鎮保存着古韻,吸引了許多遊客。
3. 他的詩歌充滿了古韻,讓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時空。
1. 古風韻:指具有古代風韻和特色的作品或者事物。
2. 韻味悠長:指文學藝術作品或者音樂作品所帶來的美感和感染力。
3. 古典美感:指帶有古代文化特色的美感和審美标準。
1. 古風:指古代風格和氣息。
2. 古雅:指具有古典雅緻和高貴氣息的事物。
1. 現代:與古代相對,指現今的、現代化的事物。
2. 現代風格:指具有現代特色和現代審美标準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