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篇小說。法國雨果作于1862年。窮工人冉阿讓為偷一塊面包,坐了十九年監獄。出獄後,在一個主教的感化下立志為善。後成為大企業主和市長,做了不少社會改良工作。他救助被遺棄的不幸女工芳汀及其女兒珂賽特,并在1832年的起義中救出身負重傷的青年革命黨人馬利尤斯。最後孤獨而凄慘地離開人世。
“悲慘世界”一詞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釋:
指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法語:Les Misérables),其核心内容包含:
形容充滿痛苦與不幸的社會環境,例如:
補充說明:該詞作為成語使用時,常帶有文學化表達色彩,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了解小說完整情節,可參考雨果原著或權威文學解析。
《悲慘世界》是一部著名的法國小說,由維克多·雨果創作于19世紀。該小說以描繪人性、社會問題以及人們在困境中的生活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思考和呼籲。
《悲慘世界》一詞的拆分部首為“忄(心部)”和“丶(丶部)”,總共有10個筆畫。
《悲慘世界》的詞源是法語中的“Les Misérables”,翻譯成中文即為悲慘世界。根據繁體字的用法,它的繁體寫法為「悲慘世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無法直接找到《悲慘世界》的寫法,因為該詞是根據法語翻譯而來的。然而,根據字義,可以使用一些古漢字來表達類似的意思,例如「苦難世界」。
他生活在一個悲慘世界中,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悲慘世界的組詞可以包括「悲哀」「困苦」「絕望」等。近義詞可以有「不幸世界」「凄涼世界」。反義詞可以是「美好世界」「幸福世界」。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