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舌搖唇的意思、鼓舌搖唇的詳細解釋
鼓舌搖唇的解釋
同“鼓唇搖舌”。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聯姻》:“引線鍼兒,伐柯斧具,鼓舌搖唇,婚男嫁女,花紅羊酒是常儀。”
詞語分解
- 鼓舌的解釋 用花言巧語蠱惑别人搖唇鼓舌,擅生是非。;;《莊子;盜跖》詳細解釋掉弄口舌。多指花言巧語。《逸周書·芮良夫》:“賢智箝口,小人鼓舌。” 唐 劉禹錫 《觀市》:“冒良苦之巧言,斁量衡於險乎。秒忽之差,
- 搖唇的解釋 見“ 搖唇鼓舌 ”。
網絡擴展解釋
“鼓舌搖唇”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通過煽動性言語進行遊說或挑撥,常帶有貶義色彩,形容人刻意使用口才制造輿論或争議()。
結構解析:
- 鼓舌:搖動舌頭,比喻用言辭煽動;
- 搖唇:嘴唇開合,指頻繁發言。
2.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元代高文秀《谇範叔》第二折:“憑着咱鼓舌搖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 用法:多作謂語或賓語,用于描述挑撥是非、大發議論的行為()。
3.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鼓唇搖舌、鼓唇咋舌()。
- 注意:與“搖唇鼓舌”結構相近,但後者出自《莊子·盜跖》,語義更偏向“搬弄是非”()。
4.例句與語境
- 明代《錦箋記》:“引線針兒……鼓舌搖唇,婚男嫁女。”
- 典型場景:貶斥過度渲染、煽動性言論,如政客演說、市井流言等。
5.感情色彩
屬貶義成語,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用于中性或褒義表達()。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成語詞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舌搖唇》的意思
《鼓舌搖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雄辯,口才極佳,能夠流利而動聽地說話。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舌搖唇》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幾個部分:鼓(部首:“手”字旁,筆畫:6)舌(部首:“口”字旁,筆畫:6)搖(部首:“手”字旁,“扌”為左手的手,筆畫:13)唇(部首:“口”字旁,筆畫:12)。
來源
《鼓舌搖唇》這個成語最早見于中國古代文學著作《莊子》中,莊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偉大思想家和哲學家。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口才出衆,在演講或辯論中能夠輕松地控制言辭,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繁體字
《鼓舌搖唇》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鼓舌搖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鼓舌搖唇的寫法是「鼓脣搖舌」。
例句
他的口才真是太了不起了,每次演講都能鼓舌搖唇,說得讓人佩服不已。
組詞
鼓舌搖唇成語中的“鼓”、“舌”、“搖”、“唇”都可以單獨作為詞語使用。比如:
- 鼓舞(激勵)
- 舌頭(口腔的肌肉器官)
- 搖動(來回晃動)
- 唇膏(塗在嘴唇上的膏狀物)
近義詞
與《鼓舌搖唇》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 巧舌如簧(形容口才巧妙,能夠巧妙地控制言辭)
- 口若懸河(形容口才出衆,能夠說得非常多、非常流利)
- 伶牙俐齒(形容口才好,能夠說服力強)
反義詞
《鼓舌搖唇》這個成語沒有明顯的反義詞,但可以用一些相反的描述來形容,比如:
- 沉默寡言(形容不常說話,不善于表達)
- 口齒不清(形容說話不清楚,咬字不準)
- 笨口拙舌(形容口才不好,說話不流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