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衾的意思、孤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衾的解釋

一床被子。常喻獨宿。 南朝 梁 柳恽 《搗衣》詩:“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 宋 蘇轼 《次韻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至今歸計負雲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宋 陸遊 《社前一夕未昏辄寝中夜乃得寐》詩:“祠事當行懼不任,未昏強卧擁孤衾。” 明 洪瀛 《烏夜啼》詩:“烏啼無聲霜月泣,一夜孤衾淚如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孤衾”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古代詩文,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象征孤獨
    “衾”即被子,“孤衾”字面指單獨一床被褥,但實際通過環境描寫隱喻人物内心的孤獨。例如宋代陸遊詩中“未昏強卧擁孤衾”,借夜晚獨宿的場景傳遞寂寥情緒。

  2. 情感關聯
    該詞常與夫妻分離、羁旅漂泊等情境關聯。如蘇轼的“孤衾眠客舍”,描繪了遊子客居他鄉的孤苦;明代洪瀛的“孤衾淚如織”則強化了思念與悲傷。


三、出處與例句


四、字義分解


“孤衾”屬于古典文學詞彙,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在賞析古詩文或創作時,可通過其意象增強情感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全唐詩》《宋詞選注》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孤衾

孤衾,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孑和親。

孑,是表示"一個"或"獨個"的意思,它的部首是子,筆畫數為2。

親,表示"親密"或"靠近"的意思,它的部首是二,筆畫數為6。

因此,孤衾指的是獨自一人的被褥或被子。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文中。在這首詩中,"孤衾"用來描述一個人孤獨寂寞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孤衾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與現在有一些差異,但大緻仍保持相同的意思。對于孤衾這個詞,由于其出現時間較早,其古漢字寫法實際上就是現在所使用的簡體字。

以下是一個使用孤衾這個詞的例句:

他失去了心愛的伴侶,整夜躺在孤衾之中,感到孤獨無比。

組成孤衾的兩個字,在其他詞語中也會被使用:

1. 孤獨:形容一個人在精神上或身體上感到孤獨寂寞。

2. 衾冢:古代墳墓,指用衾褥等覆蓋的墳墓。

近義詞:寡衾、獨寝、孤苦。

反義詞:兩衾、親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