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谷之氣。《淮南子·墬形訓》:“谷氣多痺,邱氣多狂。”
(2).中醫名詞。指胃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下>》:“谷氣下流。”注:“谷氣者,即胃氣也。”
食物之氣。古人謂進食後積聚于人體者。《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穀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初學記》卷二七引 晉 楊泉 《物理論》:“穀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元氣勝穀氣,其人瘦而壽。養生之術,常使穀氣少,則病不生矣。”
“谷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指山谷中的氣,如《淮南子·墬形訓》記載“谷氣多痺”,認為山谷濕冷之氣易導緻痹症(關節疼痛)。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中醫理論中的谷氣與疾病關系,可參考《金匮要略》相關注解(來源7、9);若關注古籍引用,可查閱《淮南子》《素問》原文(來源3、4)。
谷氣是指在冬季或寒冷的天氣中,谷物作物散發出的一種氣味。它是豐收的象征,代表着農田的豐盈與富饒。
谷氣的拆分部首為“⺆”和“氣”,其中“⺆”是少數漢字中形狀特殊的部首,表示谷物;“氣”表示氣味。谷氣的總筆畫數為8。
谷氣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谷風》中,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部分。它源自古代農耕社會中人們的生活體驗和觀察,用以形容農田中豐收的氣息。
谷氣的繁體字為「穀氣」,保留了原有字形的特點。
在古代,谷氣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谷氣的字形為「」,上方為「禾」表示谷物,下方為「氣」表示氣味。
1. 農田豐收,彌漫着濃濃的谷氣。
2. 集市上,谷氣撲鼻,人們充滿了喜悅和希望。
1. 谷雨:春季的第六個節氣,表示降雨利于谷物的生長。
2. 谷物:包括稻谷、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3. 谷倉:用于存放谷物的建築物。
谷香、谷韻
谷蕭、谷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