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暗,不顯明。 清 龍啟瑞 《劉茮雲哀辭》:“學桄熲以日進兮,叢隌闇以自修。”
“隌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該詞通過疊用同義字強化“昏暗不明”的意象,屬于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漢語異體字,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工具()。
隱暗(隌闇)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阝(阜)和日,筆畫數為14畫。它在繁體字中寫作闇。
隱暗(隌闇)一詞起源于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黑暗、昏暗。它由“隱”和“暗”兩個字組成,表示暗而隱蔽的狀态。
隱暗的繁體字為闇,它在結構和意義上與簡體字相似,隻是書寫形式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隱暗的寫法沒有明顯的變化,依然由“隱”和“暗”兩個字結合而成。
1. 屋裡的隱暗讓我感到不安。
2. 這個地方隱暗無光,讓人感到害怕。
1. 隱秘:表示隱藏或保密的狀态。
2. 隱匿:表示隱藏或掩藏。
3. 暗淡:表示暗而昏暗的狀态。
4. 暗示:表示間接暗示或暗指。
1. 黑暗:表示沒有光亮的狀态。
2. 昏暗:表示光線不明亮的狀态。
1. 明亮:與隱暗相對,表示有光亮的狀态。
2. 光明:與隱暗相對,表示明亮和光輝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