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規過的意思、規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規過的解釋

規正過失。《左傳·昭公四年》:“王使 椒舉 侍於後以規過。”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前輩處朋友間,規過責善,如是其嚴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規過(guī guò)是漢語中的文言詞彙,由“規”(勸誡、匡正)與“過”(過失、錯誤)組合而成,意為勸誡過失、糾正錯誤。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規勸幫助他人認識并改正過錯,體現儒家“友直”的道德理念。以下從權威典籍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規勸過失

    指直言指出他人言行不當之處,并引導其改正。如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通說上》:“朋友之道,主于規過勸善。”

    例:摯友相交貴在能互相規過,共同進步。

  2. 道德教化功能

    古代士大夫常以“規過”作為道德責任,《左傳·襄公十四年》載:“大夫規過,士傳言。”強調上層人士需以規谏維護禮法秩序。


二、典籍溯源

  1. 《論語》中的實踐

    孔子提倡“忠告而善道之”(《論語·顔淵》),即規過需以善意方式表達,此為儒家交友之道的核心。

  2. 史書中的用例

    《後漢書·隗嚣傳》記載部下“數規過切直”,說明規過需直言不諱的勇氣。


三、近義辨析


四、現代轉義

當代語境中,“規過”引申為對錯誤行為的批評與矯正,常見于教育、管理領域。如:“導師的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在于規過扶正。”


權威參考來源

  1. 王引之《經義述聞》(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左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
  4. 《後漢書》(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5. 劉向《說苑校證》(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規過”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guī guò,其核心含義是規勸、糾正過失,多用于指出他人的錯誤并引導其改正。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詞義構成

  1. 單字釋義

    • 規:本義為“規則、标準”,引申為“規勸、約束”。
    • 過:指“過失、錯誤”。
      兩字組合後,字面意思為“依照規範糾正錯誤”。
  2. 整體含義
    指通過勸誡或引導幫助他人發現并改正錯誤,強調以善意和規則為依據的糾錯行為。


二、用法與出處

  1. 經典用例

    • 《左傳·昭公四年》記載:“王使椒舉侍于後以規過”,意為君主命臣子監督并規勸過失。
    • 清代陳康祺《燕下鄉脞錄》提到“規過責善”,指朋友間應直言彼此的缺點。
  2. 現代語境
    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的善意批評,如“诤友規過”“勸善規過”等成語,強調以建設性态度指出問題。


三、相關拓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語用法,可參考《左傳》及清代筆記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脈闆藍葆養八大山人八鮮蟾宮扳桂長治久安程準瞅空兒抽薹吹胡子瞪眼睛聰加人大部頭單民道拜登谷颠沒端僚兒男訛作鳳旗風駟符吏鈎挑歸控過耳風國相簡兵澗茶簡怠教禁金鼎久慣救急絶仁棄義軍國民主義魁吾兩禁梁實秋犂花龍斿悶沉沉門牙棉花瘡妙操奴下匹然氣浪邱陵取解撋縱十姓部落十族雙月刊探虎穴桐花投膏止火委制渦流鞋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