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正過失。《左傳·昭公四年》:“王使 椒舉 侍於後以規過。”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前輩處朋友間,規過責善,如是其嚴也。”
“規過”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guī guò,其核心含義是規勸、糾正過失,多用于指出他人的錯誤并引導其改正。以下為詳細解析:
單字釋義
整體含義
指通過勸誡或引導幫助他人發現并改正錯誤,強調以善意和規則為依據的糾錯行為。
經典用例
現代語境
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的善意批評,如“诤友規過”“勸善規過”等成語,強調以建設性态度指出問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語用法,可參考《左傳》及清代筆記文獻。
《規過》意為批評或糾正錯誤,通常用于形容為了讓某人改正過失或錯誤所進行的批評性教育。這個詞常常用于道德、職業、學術等方面。
《規過》的部首是見,筆畫數為七畫。
《規過》的古代用法是由“規”的本義和“過”的本義合并而來的。在古代,“規”指用繩子或類似的東西做為标準來衡量或判斷; “過”指犯了法律、道義或規章制度的過失或錯誤。
繁體字“規過”的寫法是「規過」。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規過”的寫法為「規過」。繁體字的「規」間有一點,而「過」的上面有兩點。
1. 老師對我的寫作進行了規過,指出了我的語法和拼寫錯誤。
2. 父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規過,以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習慣。
1. 規範
2. 規章
3. 過失
4. 過程
5. 過濾
糾正、批評、指正
表揚、稱贊、贊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