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撮的意思、圭撮的詳細解釋
圭撮的解釋
(1).古代兩種很小的容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度長短者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顔師古 注:“ 應劭 曰:‘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 孟康 曰:‘六十四黍為圭。’”
(2).比喻微量或微小。 南朝 梁 陸倕 《新漏刻銘》:“壬寅漏成,進禦,以考辰正晷、測表候陰,不謬圭撮,無乖黍累。” 唐 柳宗元 《故銀青光祿大夫柳公行狀》:“夫器宏者,恥效以圭撮之任;足逸者,難局以尋常之地。” 章炳麟 《五無論》:“是則衆生既盡,世界必無豪毛圭撮之存。”
詞語分解
- 圭的解釋 圭 ī 古代帝王或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上圓(或劍頭形)下方:圭角(僶 )(圭的棱角,喻鋒芒)。 古代測日影的器具:圭表(a.測日影的器具;b.标準)。圭臬(指标準、法度,如“奉為圭圭”)。
- 撮的解釋 撮 ō 聚起,多指用簸箕狀的器具鏟起東西:撮成一堆。撮土。撮合。 取,摘取:撮要。 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撮藥。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一升的千分之一。 量詞:一撮米。 撮東西用的器具:撮子。撮箕。 撮
網絡擴展解釋
“圭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極其微小的數量或物質。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源解析:“圭”是古代玉器的一種,形狀類似圓珠;“撮”指用手指抓取少量物質。兩字組合後,字面意為“用圭量取的微小顆粒”,比喻極少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 容量單位:在古代度量中,“圭”和“撮”均為極小的容量單位。根據《漢書·律曆志》記載:
- 1圭 = 64黍粒(黍為古代計量基準);
- 4圭 = 1撮(約三指抓取的量)。
2.引申意義
- 比喻微量:常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強調事物極其微小或數量極少。例如南朝陸倕《新漏刻銘》提到“不謬圭撮”,即指時間測算精确到分毫。
3.使用場景
- 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度量精确性或形容事物的渺小,如《漢書》中“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 現代用法:可用于書面語或成語中,表達“微乎其微”的概念,如“圭撮之差”形容極小的誤差。
4.例句參考
- 唐代柳宗元曾用“圭撮”形容微小積累的重要性:“不棄圭撮,終成丘山。”
“圭撮”既指古代微小容量單位,也引申為對微量事物的比喻,適用于強調精确性或渺小性的語境。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書》及曆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圭撮》的意思
《圭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菜肴中的一小撮,也指少量的東西。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圭撮》的部首是“囗”,筆畫數為7畫。
來源和繁體
《圭撮》是一個古代的漢字詞語,出現在《爾雅》一書中。在繁體中,該詞的寫法為「圭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圭的寫法為一個菱形形狀,撮的寫法則是一個手指的形狀,傳統的描寫手指捏取一小撮的形象。
例句
1. 請給這道菜加一圭撮鹽。
2. 他隻吃了一圭撮米飯。
組詞
組詞中使用《圭撮》的例子有:圭撮鹽、圭撮米飯、圭撮香菜。
近義詞
與《圭撮》的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少許、一把、一抓。
反義詞
與《圭撮》的意義相反的詞語有:豐富、大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