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顯貴而受寵信。《逸周書·史記》:“昔 有南氏 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競進争權。” 漢 王符 《潛夫論·本政》:“由此觀之,貴寵之臣未嘗不播授私人、進姦黨也。” 宋 樂史 《廣卓異記·張安世》:“唯有 金氏 、 張氏 ,親近貴寵,比於外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罵筵》:“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峥嶸,出身希貴寵,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
(2).指得寵的權貴。《左傳·哀公六年》:“國之多難,貴寵之由,盡去之而後國定。” 漢 劉歆 《<新序>論》:“法令必行,内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姦息。” 明 唐順之 《周襄敏公傳》:“時貴寵用事,國儲蠹於冗食。” 章炳麟 《熊成基哀辭》:“獨念讒人高張,久未梟除,其所以賊君者,不以臨時對壘,顧誣為刺客以媚貴寵。”
“貴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貴寵”由“貴”(顯赫、尊貴)和“寵”(受偏愛、得勢)組成,核心含義為顯貴且受寵信,或指代得寵的權貴人物。
顯貴而受寵信
多用于形容古代臣子或權貴因地位尊崇而受到君主或上位者的特别信任。例如:
指得寵的權貴
作為名詞時,特指因受寵而掌握權力的人物。例如:
“貴寵”兼具形容詞與名詞屬性,既可描述地位與恩寵并存的個體,也可直接指代這類群體,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權力結構的批判。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逸周書》《左傳》等古籍。
貴寵,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貴和寵兩個字。
貴字的部首是貝,總計15劃;寵字的部首是宀,總計10劃。
貴寵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詞彙,在古代常用于形容寵愛有加的人或物。
在繁體字中,貴字變為貴,寵字變為寵。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貴字的寫法較為繁瑣,其中的複雜結構體現了古代對于貴族身份和地位的特殊重視。寵字的古代寫法則較為簡潔,使用宀作為部首表示對某個人或物的居住或寵愛。
1. 這隻貓咪是我的貴寵,我對它特别寵愛。
2. 這輛跑車是他的貴寵,他時刻保持着車子的最佳狀态。
珍貴、貴族、寵物、寵愛、愛寵
珍貴、寵愛、寶貝、心愛、珍重
平庸、普通、廉價、普遍、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