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砭的意思、規砭的詳細解釋
規砭的解釋
規勸針砭。 宋 葉適 《李氏中洲記》:“世之豪傑特起之士,豈不正其性命之情哉……終也則勢力之高下為進退,歲月之壯老為盛衰,規砭未忘而身又蹈之,何歟?”
詞語分解
- 規的解釋 規 (規) ī 畫圓等的儀器:圓規。兩腳規。 法則,章程,标準:規則。法規。常規。清規戒律。 格局,範圍:規模。 相勸:規盡力。規谏。規正(a.規勸,匡正;b.整齊;c.規矩)。規勉。 謀劃:規劃。規
- 砭的解釋 砭 ā 中國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砭石。砭針。 用石針紮皮肉治病,引申為刺或規勸:砭灸。針砭(喻指出人的過錯,勸人改正)。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規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字詞結構:由“規”和“砭”組成。
- 規:指規範、準則,引申為規勸()。
- 砭:原指古代治病的石針,後比喻尖銳的批評或指正()。
- 整體含義:通過規勸和批評來糾正他人的錯誤或不當行為,強調以正直的态度指出問題()。
二、用法與語境
- 應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表達對不道德、不合規範行為的指責,并隱含希望對方改正的意圖()。
- 近義詞:針砭時弊、規勸、谏言。
- 反義詞:阿谀奉承、縱容。
三、文獻例證
宋代葉適在《李氏中洲記》中曾用此詞:“規砭未忘而身又蹈之,何歟?”(),指豪傑之士雖知規範卻仍犯錯,體現該詞對矛盾行為的批判性。
四、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因語義較嚴肅,日常口語中較少見,更多見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 發音:拼音為guī biān,注意“砭”讀第一聲()。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規砭》是一個漢字詞彙,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即“石”和“斤”。它的拆分筆畫是15畫,其中“石”部首有5畫,而“斤”部首有10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的字形有所不同,通常以繁體字“規砭”來表示。在古代,砭是一種古代的器物,形狀像錘子,它用于敲擊石頭或者金屬來進行檢驗、測量。
下面是一些《規砭》的例句:
1. 這個古代的工具《規砭》用于測量和檢驗家具的質量。
2. 當匠人敲擊石頭時,他們會使用《規砭》作為測量工具。
3. 他輕輕地敲擊了石頭,用《規砭》确定它的硬度。
4. 古人常常使用《規砭》為建築材料進行質檢和篩選。
根據《規砭》的含義,我們可以組詞來表達相關的概念。例如:
1. 《規砭》工具:用于檢驗和測量的器具。
2. 《規砭》實驗:通過使用規砭進行實驗來測定某種材料或物品的性質。
與《規砭》相關的近義詞包括:
1. 檢驗:用于确定物品品質或性質的過程或工具。
2. 測量:用于确定物品尺寸、重量或容量的過程或工具。
反義詞沒有一個明确的答案,但可能包括不檢驗、不測量、隨意等。
總之,《規砭》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代表了一種古代的器物和相應的使用方式。它的組詞、反義詞和近義詞都可以從其含義和用途來推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